苏州工业园区:“拼”出外资高质量发展好势头

  新形势下,吸引和利用好外资对我国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外资历来在苏州工业园区经济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多年来,园区拼腹地之长、拼亲商服务、拼转型发展,获得外资持续“加仓”集聚,呈现“体量大、扎根深、业态新”等喜人特征,2020—2022年年均利用外资项目数量超过300个;今年1—2月利用外资9.31亿美元、维持在历史高位,已成为高质量外资集聚的“高产田”。

  拼腹地之长 外资集聚发展蔚然成势

  1994年,中新双方签署《借鉴新加坡经验,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开放合作的信号传播开来,欧莱雅、西门子、三星等率先赴苏州工业园区考察,并成为落户的“头雁”。

  2023年3月底,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吸引高质量外资项目超5100个,其中101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落户了166个项目,实际利用外资超380亿美元,外资“雁阵”已然成型。

  接近而立之年,苏州工业园区外资集聚蔚然成势。园区如何打破城市能级限制,发展成为国家高新区外资集聚高地?扬腹地之长、找准比较优势,是关键因素之一。

  地处经济富庶、交通便利的长三角,毗邻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上海,背靠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的苏州,园区在主动融入区域“一盘棋”布局中激发腹地优势潜力。

  “苏州和园区的发展离不开上海。在外资利用方面,园区跟上海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很多跨国企业将中国总部、亚太总部落户在上海,而将研发中心、制造基地或功能性机构落户在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卞毓春说,园区充分挖掘项目落户、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人才红利等比较优势,便利外资集聚。

  外企布局园区,看中的不仅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下的交通便利、人才成本低,更看重的是苏州在制造业领域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如今,以园区为圆心、100公里为半径画圈,制造业企业所需的几乎所有零部件都能在圈内找到。外企生产所需的零配件,只需一个电话,基本上1—2个小时就有人把货送过来。放眼全球,这种由16万家工业企业托举起的产业配套能力也显得极为独特和珍贵。

  在飞利浦家电大中华区负责人王超看来,苏州是国内小家电领域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和人才的富集地,具备强大的产业基础,同时还可依托周边城市的丰富资源扩大协同效应,这是他们将苏州作为飞利浦家电新征程起点的原因之一。

  2022年疫情期间,园区用好“苏链通”平台,帮助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快速适配本地供应商,全力保障企业生产稳定有序。承压见韧,当年,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850.2亿元,新增注册外资52.9亿美元、同比增长37.1%,实际利用外资20.9亿美元,相关数据均位居国家高新区前列。

  拼亲商服务 外资倾心认可扎根布局

  1995年,全球药物递送、消费品包装配出和活性包装解决方案设计和制造领导者阿普塔集团将旗下万通(苏州)定量阀系统有限公司落户在园区扬明路,彼时公司只有100多位员工、1栋厂房。28年来,阿普塔立足园区持续拓展业务,如今在东景工业坊拥有8栋厂房、上千名员工。今年底,阿普塔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投资6.2亿元的新工厂将在园区投入使用,届时产能将比去年翻番。

  调研中我们发现,像阿普塔这样与园区相交相识相伴20余年的“外国老友”随处可见。外资何以普遍信赖园区并扎根布局?“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亲商服务无疑是打动人心的关键。

  “疫情三年是最艰难的三年,但是这三年因为在园区我们感觉很幸福。在管控最为严格的时候,园区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帮忙协调复工复产,还提出要为公司在国外的总部提供口罩等抗疫物资,非常贴心。”阿普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东北亚医药部总经理姚新说,“园区政策务实透明,服务有速度也很有温度,落户这么多年,我们从未想过离开”。

  近年,园区服务外企落户的效率不断提速。依托“一网通办”平台,外资服务已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各类外企的注册、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开业运营等均实现了线上操作,企业获得感很强。

  外资引进来只是起点,园区还注重在后续服务上下功夫,与外企建立起多层次、无障碍的沟通机制,帮助外企行稳致远。

  据介绍,园区定期针对细分领域的外企召开沙龙活动,为确保充分参与,活动规模一般控制在20—30人,园区经济条线主要领导挂帅,现场听取外企诉求、解决问题。

  招商条线人员作为对接外企的第一人,则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基于长期相处形成的信任,不少外企负责人即便是升任为亚太地区负责人后,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还是会找十来年前刚到园区时负责接待的招商人员。”卞毓春于2007年来到园区招商部门,16年来见证了诸多牵手成长、互为莫逆的“老友记”。

  不仅是解决问题,园区还帮助外企整合市场资源、融入本地产业链,比如实施“自贸区共享服务伙伴计划”,支持飞利浦加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贸易协会并承办第五届中新合作服贸创新论坛GBS/SSC分论坛;协助普华永道组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相关研讨会,助推企业之间建立伙伴关系。类似的案例不在少数。

  亲商服务不断激发口碑效应。近年,一些外企主动邀请其在国外的产业链合作伙伴投资园区,比如意大利外企西斯特姆落户后,主动介绍从事自动化仓储设备研发生产的伙伴企业摩登纳来到园区。

  拼转型升级 外资提质升级态势喜人

  苏州赛景生物科技公司凭借先进的流式细胞仪技术被丹纳赫集团收购;苏州纳米所以其自主研发的医疗制造涂层技术,与强生苏州开展开放式创新合作项目,目前双方合作已进入第三期……近年,苏州本土企业与知名外企联手创新的案例不胜枚举。

  回首园区近三十年的成长史,外企给其带来的影响是显著的。除资金外,外企先进的技术、生产组织、管理以及国际国内销售渠道,有力推动了园区资源合理配置和市场化改革。同时园区也在用创新转型,帮助外资拓展成长空间。调研中多家外企表示,“能明显感受到园区产业链整体在提升、进步特别明显、互动的空间更大了”。

  近年,园区加快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聚力培育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高端人才和技术储备有了质的提升,助力外企新业务落地。

  “我们的产品生产看似简单,实际上要用到很多精密生产技术才能实现最佳的流量控制、最好的手感,这就需要好的供应商协同。在自动化检测、机械加工制造等关键环节,我们都能在园区找到合拍的伙伴。”阿普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盖类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强昱倩说,“我们与园区一家本土供应商合作开发出领先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因为应用效果好,总部专门派团队来苏州厂区学习。”

  伴随园区产业配套升级,越来越多的外企将园区作为新技术、新业态的首发地,外企布局业态也从起初的电子产品装配、机加工,迭代升级至先进制造、研发中心、共享服务中心和各类总部。

  截至2022年底,园区集聚跨国企业研发机构200多家,经认定的各级跨国公司总部118家,其中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1家,约占全省17%,获评全省首家“省级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称号。

  乘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春风”,德国儒拉玛特建设了占地约33000平方米的新厂房,包含办公大楼、生产车间、研发空间等功能。“德国制造基因与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活力相融合,赋予儒拉玛特(苏州)更多可能。我们将以长三角地区为起点,面向全球寻求发展,同时还会参与很多国家级的项目。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儒拉玛特(苏州)董事、总经理白世泰说。

  在各地包机出海拼经济的当下,园区如何在利用外资领域持续加力?

  据介绍,下一步,苏州工业园区将重点聚焦存量外资拓宽工作思路,加强与外资企业高层沟通和联系,通过赴外招商以及邀请跨国企业高层来华访问等,增强其对投资中国和园区的信心;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建设、省级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等政策红利,持续支持园区外资加快本土创新和人才培养,进一步促进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的持续提升。

  开放,是园区的鲜明底色和基因。“园区将落实好‘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要求,一如既往秉持亲商服务理念,为企业营造最具综合优势的环境和保障,携手优秀企业在深度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说。(王梦菲 王艳艳)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