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事件:4月11日,央行发布3月金融统计数据,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9万亿,同比多增7600亿,市场预期3.09万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8%,环比提升0.2个百分点;3月新增社融5.38万亿,同比多增7235亿,市场预期4.42万亿。
贷款需求改善,信贷总量和结构表现均好于市场预期。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9万亿,市场预期3.09万亿,信贷总量延续高增。分结构来看,3月新增居民贷款1.24万亿,同比多增4908亿,其中居民短贷新增6094亿,同比多增2246亿,反映居民消费倾向得到边际改善;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6348亿,同比多增2613亿,多增规模较上月进一步扩大,主要受益于3月以来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建议持续关注按揭贷款需求的修复。企业端,3月新增信贷2.7万亿,同比多增2200亿,其中短贷增加1.08万亿,同比多增2726亿;中长期贷款增加2.07万亿,同比多增7252亿,延续了1、2月以来的良好表现,继续扮演推动信贷高增的主力,我们判断主要流向仍然是基建和制造业领域;票据冲量持续降温,3月减少4687亿,同比多减7874亿。总体来看,实体恢复和政策发力的共同驱动,3月信贷表现好于市场预期,总量和结构均呈现出较为全面的改善。向后看,信贷需求改善叠加去年同期低基数,4月信贷有望继续实现同比多增,但考虑到3月以来政策多次提及“货币信贷总量要适度节奏要平稳”,我们判断后续信贷投放可能会更关注平滑增速波动,建议持续关注居民预期改善和房地产融资链条的修复进程。
信贷、未贴现贡献,社融规模增量延续高位。3月新增社融5.38万亿,市场预期4.42万亿,增量主要由表内贷款贡献。此外,表外融资有所回暖,委托+信托+未贴现票据合计同比多增1784亿。政府债是3月新增社融的主要拖累项,同比少增1052亿,一定程度上和去年同期高基数有关。直接融资方面,企业债仍弱,3月同比少增462亿;股票融资3月增加614亿,同比少增344亿。
M1增速回落,居民存款延续高增。3月M1同比增长5.1%,增速环比下行0.7个百分点,或反映企业预期和实际投资需求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M2增速继续保持在高位,体现出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减。此外,存款高增也是支撑M2增速保持高位的重要因素,3月存款新增5.7万亿,同比多增1.22万亿,其中居民存款同比多增2051亿,居民超额储蓄的意愿仍强,后续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且购房需求回暖的持续性有待观察;企业存款增加2.6万亿,同比小幅减少456亿;财政存款减少8412亿,同比少减13亿,主要是季末财政支出的扰动。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3月信贷表现继续超出市场预期,总量和结构同步改善,尤其是居民端融资需求的边际修复值得关注。展望而言,经济复苏的宏观背景下,伴随着宽信用、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银行整体经营压力有望边际改善,Q1重定价后包括量价质在内的主要盈利要素有望逐步企稳。目前受到前期海外金融风险影响,上市银行估值仍处于历史底部,尤其是招行、平安等机构重仓股估值水平重新进入到低估区间,经济修复的背景下我们持续看好板块估值修复机会,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个股方面,建议继续关注两条主线:经济复苏的背景下,优质中小行区域逻辑仍然坚挺,建议关注江苏银行(600919,买入)、南京银行(601009,买入)、成都银行(601838,买入)、沪农商行(601825,买入)、苏州银行(002966,买入);此外,涉房风险缓释、零售投放修复的背景下,建议关注邮储银行(601658,买入)、招商银行(600036,未评级)、兴业银行(601166,未评级)。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