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煤“碳”索(七)——“氢能与洁净煤技术融合发展”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2023年4月8日,为服务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推进煤与新能源协同发展,促进多学科沟通交流,服务产学研合作,《洁净煤技术》编辑部联合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及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共同举办了“洁净煤‘碳’索(七)——“氢能与洁净煤技术融合发展”学术沙龙”。

  

  会议开幕式由《洁净煤技术》主编解强教授主持并致欢迎辞,《洁净煤技术》副主编、专题客座主编史翊翔教授介绍了《洁净煤技术》第3期“氢能与洁净煤技术融合发展”专题策划背景与出版情况。会议由清华大学史翊翔教授、同济大学明平文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叶茂研究员主持。


在报告环节,明平文教授综述了科技创新驱动氢能的发展历程、近来“碳中和”目标对发展氢能的需求共识、加速变局下氢能被赋予的新使命;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马军高级工程师介绍了绿氢产业发展和绿氢技术发展的本质;福州大学江莉龙研究员介绍了团队氨氢转换催化技术成果,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一条重要的技术途径;山东能源集团刘涛高级工程师结合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阐述了CCUS、绿电制气等发展迅速的煤化工减碳技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郝勇研究员针对天然气重整制氢技术的“三高”问题,提出了氢气和CO2产物定向分离的新思路;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氢能(氨能)技术中心何广利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重点分析压缩机技术进展和技术问题,同时对加氢站加注协议技术要求的标准进行了介绍;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李志念正高级工程师介绍了中国有研固态储氢技术在氢能车辆、储能发电、绿氢化工等领域的示范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肖华华教授简要介绍氢泄漏自燃、射流火、爆炸以及高精度CFD数值模拟等方面相关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集杰研究员阐述液态阳光技术的历史渊源,分析各种二氧化碳转化路径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汇报团队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方面的进展;中国矿业大学王绍荣教授重点阐述推进SOC实际应用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官万兵研究员重点围绕高可靠平管型固体氧化物电池技术开发及其在H2O/CO2共电解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从电池、电堆到系统;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陈烁烁正高级工程师介绍三环集团在SOFC的研究开发进展;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杨志宾教授介绍了国内外SOFC分布式发电与SOEC电转X技术进展,并简要汇报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燃料电池中心研究情况;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潘凤文正高级工程师重点围绕氢能发电的未来发展趋势、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思考和建议;浙江大学王智化教授从氢氨燃料的基础燃烧特性、反应动力学、氨煤混燃等方面介绍最新研究进展;同济大学陈志光副教授分析了典型燃具的实际燃烧响应和排放变化,探讨了掺氢天然气在民用灶具的适应性;清华大学李爽助理研究员介绍了中温变压吸附技术(ETPSA)及建成的中温变压吸附小试、中试示范装置。

  

  本次学术沙龙在北京煤炭大厦举办,采用线下会场与云端会议报告交叉进行的方式,通过《洁净煤技术》官方视频号直播,与科研云、化学加等多家媒体联动直播,共吸引了9万余人次在线观看。至此,“洁净煤‘碳’索”系列学术活动已服务逾34万余人次。



  责任编辑:宫在芹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