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日本限制半导体设备出口看好设备国产替代

   投资要点

  半导体设备是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基石,当下时点库存周期拐点将至、AIGC引领创新浪潮、海外封锁加剧国产替代紧迫性,半导体设备行业三重周期共振,设备厂商深度受益,带动板块业绩超预期。

  事件:2023年3月31日,日本政府宣布,将修订外汇与外贸法相关法令,拟对用于芯片制造的六大类23项先进芯片制造设备追加出口管制。

  点评:日本半导体设备在主要环节占据重要地位,根据SEMI统计的202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数据排名前15,日本厂商占据7家,主要有东京电子(平台级)、爱德万(测试设备,存储器测试台市占率40%)、Screen(单晶圆清洗设备市占率55%)、日立高科(蚀刻、测量)、迪斯科(晶圆切割设备)、尼康(光刻机)、Kokusai(成膜设备)。中国是日本半导体设备厂商的重要市场,销售占比在20%-30%。根据各公司财报,22财年东京电子中国大陆销售占比28%;22财年爱德万测试亚太销售占比88%、22财年Screen中国大陆销售占比26%;22财年迪斯科中国大陆销售占比37%。

  ①美日荷联手封锁,加剧国产替代的紧迫性2022年8月,美国《芯片法案》加入“中国护栏”条款,禁止获得联邦资金的公司在中国大幅增产先进制程芯片。2023年3月,荷兰政府发布最新出口管制,宣布对包括最先进DUV在内的半导体设备实施新的出口管制。2023年3月31日,日本政府宣布,将修订外汇与外贸法相关法令,拟对用于芯片制造的六大类23项先进芯片制造设备追加出口管制。美日荷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处于垄断地位,而近期三国达成协议对中国芯片施加新的出口管制,进一步加剧国产替代的紧迫性,推荐美日荷垄断环节及国产化率低的设备环节。

  ②库存周期拐点将至,有望拉动Capex回归上行通道纵观整个消费芯片的库存情况,以两年为周期,从主动补库存(21Q1-21Q3)→被动补库存(21Q4-22Q3)→主动去库存(22Q4-23Q2)→被动去库存(23Q3-23Q4)。从行业拐点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消费芯片目前仍处于第一个拐点即库存周期拐点,预计2023Q2——Q3将迎来第二个拐点即价格周期拐点。从海外厂商的库存情况来看,存储厂商美光23Q1存货环比小幅回落,集邦咨询预计23Q2DRAM价格跌幅收窄,预计下半年有望迎来价格拐点。半导体库存改善,有望拉动晶圆厂上修资本开支,Capex有望重回上行通道。

  ③AIGC引领新一轮创新高潮,巩固成熟工艺、突破先进工艺成为长期目标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仍为“追赶者”姿态,根据SIA,2021年半导体行业格局(按产值)为美国(46%)、韩国(21%)、日本(9%)、欧洲(9%)、中国台湾(8%)、中国大陆(7%)。先进工艺的攻关主力,就是半导体设备厂商。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在28nm及以上成熟节点实现了工艺、技术和产品的大部分覆盖,同时也正向14nm及更先进的制程节点进行突破。以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盛美上海为代表的平台型公司正不断完善布局,打开远期收入空间,同时以拓荆科技、华海清科、芯源微为代表的细分环节龙头也正不断打磨技术夯实壁垒。成熟工艺仍是芯片需求的主力节点,也是国内晶圆厂扩产的主力。世界三大晶圆代工巨头(台积电、联电、格芯),成熟工艺约占总产能的74%。23年1月,华虹半导体投资67亿美元扩充12英寸晶圆产能,聚焦成熟工艺。同时,在CHIPLET异构技术的加持下,部分先进工艺可以用成熟工艺+先进封装来实现。

  建议关注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U、盛美上海、华海清科、精测电子、芯源微、微导纳米、晶盛机电。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