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数字经济开局加速跑

      1—2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为14461亿元,同比增长11%,云计算和大数据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达69.8%和39.3%,物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7%……今年以来,伴随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经济循环加快畅通,工业生产恢复加快,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改善,市场预期加快好转,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其中,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相关领域发展活力彰显,为经济回稳复苏注入动力。
       数字经济保持领跑发展
  从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到组建国家数据局,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密集部署,谋划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在政策推进和市场的驱动下,数字经济相关领域快速发展,在所在领域中增速领跑,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1—2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5%,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3%。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较去年有明显改善,网上消费依然保持高速增长。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同期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20544亿元,增长6.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17476亿元,增长5.3%。
  投资尤其是高技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展现。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3577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6.2%、12.3%,而在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0.5%。
  具体来看,软件业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1—2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平稳向好,软件业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利润总额增长加快。此外,IPTV、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1—2月共完成业务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25.7%,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22.4%,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5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持续拉动经济增长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今年以来,湖南省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据统计,1—2月,湖南数字经济总量预计增长10.8%,较去年同期增速提升1.2个百分点。同时,湖南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数字领航企业,1—2月,湖南新增1.33万家企业上云、1200家企业上平台,累计推动50.08万家企业上云、2.51万家企业上平台。
  数字经济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带动经济发展。在河南,1—2月,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9%、11.2%,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9.0个、6.3个百分点,对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27.3%、49.3%。
  各地也纷纷围绕数字经济,塑造发展新优势,新动能继续成长。据统计,1—2月,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8%、3.6%、2.5%和0.4%。福建省打造的福建大数据交易所成功实践首批社会数据场内交易、全国首例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场景,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福建大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累计金额突破2亿元,拉动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增长15亿元。
  数字经济在拉动消费和投资中的作用持续显现。在北京,1—2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带动下增长28.5%,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带动下增长40.1%。在浙江,1—2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而同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4.6%;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增长38.8%,高技术产业服务业投资增长18.3%。在河南,1—2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8.3%,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1.2个百分点;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25.1%,高于工业投资增速10.6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将继续加速快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发展目标。从今年前两个月情况看,市场预期正在改善,从生产端来看,规模以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当中有28个行业增速回升。从消费端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中18类限额以上单位中有12类增速在加快。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也调高了我国经济增长预期。
  “我对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5%左右的增长预期目标充满信心。”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上表示,这信心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经济发展基本面的判断;二是对今年两个多月以来经济运行基本态势的观察。(本报记者 苏德悦)
  在整体经济发展环境向好的情况下,数字经济也将持续加速快跑,尤其是近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应用,新产业新领域发展动能显现,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量。从中央到地方的与数据要素相关的条例和规划的密集出台,也将加速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将不断提速。与此同时,随着市场循环的改善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的恢复,各个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数字赋能转型发展的驱动作用将持续显现。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