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9日 星期三

《成都市温江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试行)》政策解读

一、制定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参照《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成办函〔2022〕71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对《成都市温江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2017年修订)》(温府发〔2017〕73号)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制定了《成都市温江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试行)》(以下简称《应急预案》)。
二、政策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三)《四川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四)《四川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防御指南》
(五)《四川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试行)》
(六)《成都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七)《成都市温江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
三、主要内容
(一)主要修订内容
《应急预案》对2017年区政府印发的《成都市温江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2017年修订)》内容进行了多项调整,体现出三大变化。首先是组织指挥体系上不再设立统一的指挥机构,成员单位调整为29个单位(其中成都温江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区人武部和区消防救援大队为新增成员单位,结合温江区地质灾害隐患实际情况,采纳区规划与自然资源局意见后取消其成员单位)和9个镇(街),各相关部门(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启动相应专项预案;其次是框架上将原预案中“应急准备”部分合并到“5 应急保障”章节中,应对气象灾害的各部门防御行动调整“预警行动”到“3 监测预警”章节中;再次是在预警灾种上将原有11类气象灾害预警调整为9类,将气象灾害预警“冰冻”调整为“道路结冰”和“霜冻”,将气象灾害预警“大雪”修改为“暴雪”,增加了“干旱”气象灾害预警,取消了“大雾”“冰雹”和“雷电”气象灾害预警。
(二)预案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共分为九个部分,主要包括: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恢复与重建、奖励与责任追究、预案管理以及附则等。
1.总则。主要阐述了编制目的、编制依据,明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明确了我区行政区域内暴雨、干旱、暴雪、寒潮、大风、高温、霜冻、道路结冰、霾等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因气象因素引发水旱灾害、重污染天气、大面积停电、交通中断等其他灾害的处置,适用区级相关专项应急预案的规定。重点突出:预防为主、科学高效,以人为本、减少危害,预警先导、部门联动,依法依规、协调有序。
2.组织指挥机制及职责。明确了应急预案组织指挥机制以及相关部门(单位)的职责。
3.监测预警。对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内容、信息共享范围和要求进行了明确,对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发布制度和信息传递进行明确和要求,收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的预警行动等进行了明确。
4.应急处置。明确了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总体要求,明确了气象灾害应急响应触发。根据不同灾种,明确相关单位的职能职责和现场处置要求,明确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信息公布以及应急降低或解除等内容。其中7类灾害性天气与地方其他专项预案衔接:暴雨、干旱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执行《成都市温江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暴雪、寒潮、霜冻、道路结冰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执行《成都市温江区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方案(试行)》,霾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执行《成都市温江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2年修订)》。
5.应急保障。明确我区气象灾害应急保障内容,主要包括预案准备、资金准备、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发布系统、灾害普查和宣传教育等。
6.恢复与重建。对气象灾害发生后损失综合评估、灾后恢复重建进行了明确。
7.奖励与责任追究。对气象灾害防御和应对处置中应予奖励或追究责任的相关情形进行了明确。
8.预案管理。对应急预案实施后的跟踪分析、督促检查、修订等情况进行了明确,进一步要求区级相关部门(单位)、各镇(街)、村(社区)应根据本预案制定或梳理完善本单位本辖区的应对气象灾害工作方案。
9.附件。依据《四川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防御指南》,结合我区实际对暴雨、干旱、暴雪等9类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标准进行本地细化和修订。修订后的《应急预案》,职能职责更加明确、分级分类更加明晰、处置流程更加细化、应急响应更加高效。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