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能源新风口苏州力争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破4000亿

3月23日,《苏州市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苏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白皮书》在苏州常熟发布。

据了解,《行动计划》明确了苏州要构建光伏、风电、智能电网、动力电池及储能、氢能和智慧能源的“5+1”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体系,提出力争到2025年,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和创新应用示范区,全市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新增产值超10亿元企业30家、超20亿元企业20家、超50亿元企业5家、超100亿元企业1家。

与此同时,在现场举行了苏州新能源(氢能)产业促进中心、江苏省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苏州中欧氢能技术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和九大市级新能源产业园授牌仪式。29个新能源产业领域重点项目迎来了集中签约,计划总投资达241.2亿元。

苏州市发改委主任虞伟在会上表示,苏州市政府将通过设立九大市级新能源产业园、围绕新能源产业链图谱精准招商、加大对“百十亿”骨干企业扶持力度等举措,壮大新能源产业规模;同时围绕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将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组建创新联合体3个,攻关新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5项,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技术中心25家。

“5+1”产业创新集群

作为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经济大市,苏州对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城市能源体系有天然的迫切需求。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苏州抢抓风口机遇,布局产业新赛道。

2016年,苏州发布了《苏州建设国际能源变革发展典范城市报告》,针对如何破解能源瓶颈等难题开出良方。2022年,苏州正式成立市能源发展集团,并出台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三年行动计划,确定光伏、风电、智能电网、动力电池及储能、氢能和智慧能源的“5+1”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体系。

在苏州政府的加速推动下,苏州新能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虞伟表示,2022年,苏州全市新能源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978.2亿元,同比增长28.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8%,集聚相关企业546家,其中规上企业382家、重点企业35家。在《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中,苏州位列第七。

但同时,苏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顾海东指出,目前苏州还面临在新能源产业上具备资源整合能力和产业链协同能力的龙头企业偏少,旗舰型项目不足,行业影响力比较有限等问题。

“新能源产业主要依赖自然能量,对自主核心技术要求高,我们必须抓住技术变革的风口,切实推动产品技术和应用场景创新,把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放到现代化全局中去思考和谋划。”顾海东表示,新能源产业发展是一个大工程,必须系统联动、一体推进,加快构建九大产业园,形成市域一体、整体联动、高效协同的强大合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破题见效。

绿氢产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邹志刚在会议中指出,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中光伏、风电发电产业已经发展成熟,而氢能源作为二次能源,具有来源多样、终端零排、用途广泛的优势,符合分布式能源生产与利用方式的各项特征,绿电制氢将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转型的必由之路。

202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规划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是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国富氢能研究院院长王朝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氢能作为能源具有低碳环保无污染的特点,可以和再生能源完美结合用于储能调峰,具有来源广泛、可因地制宜开展的优势;同时氢能产业链长,包括制取、液化、存储、运输、终端应用等,也在氢医学、氢健康、氢农业等领域同步发展,具有很好的经济带动效应。

“江苏省以及苏州市在氢能产业上具有较好的资源禀赋与产业集群优势,江苏沿海风电场资源丰富,省内的相关企业涵盖氢气制、储、运、加、用全链条核心装备制造环节。”王朝说道。

苏州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苏州市已拥有氢能相关企业65家,其中规上企业2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1.6亿元,同比增长6.1%。当前,张家港、常熟在氢能产业上具有先发优势,集聚了苏州竞立、国富氢能、中集圣达因、重塑能源等一批龙头企业。

但是,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仍处于政策扶持及市场培育阶段。邹志刚指出,我国氢能产业在“制、储、加、用”等方面还面临着技术挑战,“未来氢经济的发展之路,需要国家产业政策驱动、科创团队的技术优势、上下游产业发展与资本优势以及优秀的专业运作团队共同合力推动打造。”

原标题:抢抓能源新风口 苏州力争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破4000亿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