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居第四!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勇争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让国家高新区切实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2022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苏州工业园区奋勇争先、跃居第四,以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给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园区答案”。

加大开放创新力度,是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的首个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始终坚持走好开放路、打好创新牌,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放眼全球开展创新合作,汇聚创新资源。

2015年,园区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2019年获批设立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2022年成为江苏省首个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一系列战略落地推动园区以更大力度、更快步伐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构建开放型创新体系。

使命需要担当,实干成就未来。瞄准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园区以提升开放水平为核心、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关键、以转换发展动能为路径,统筹推动全方位开放、高端化产业、国际化创新联动发展,走出一条“开放与创新融合、创新与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的发展路径。

2022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

五项一级评价指标中

园区“开放创新和国际竞争力”指标排名

位居全国第一

内外联动推动开放合作走在前列

园区自诞生之初便承担着改革开放“窗口”和“试验田”的使命,加之位于长三角、毗邻上海,开放引领优势突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示范平台”被列为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五项主要任务之首。为此,园区聚焦全球资源高效流动,坚持本土创新和离岸创新“双轮驱动”,全球创新资源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并进”,在全球创新坐标系中谋划提升创新资源配置能力,构建和嵌入全球化创新网络。

聚焦补齐科教资源短板,园区着力引入世界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科研创新平台,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目前,园区已建成新科研企业合作中心、冷泉港亚洲中心、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等国际合作创新平台,吸引33所中外知名院校入驻,形成源头创新良好基础。

近年来,园区积极发挥中新合作独特优势,推动中新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层次不断深化、质效不断提升。2020年落户园区的新科研企业合作中心是新加坡科研局在海外设立的首个分支机构

新科研企业合作中心围绕园区重点产业,打造中新双边科技创新转化平台,积极引进新加坡优质科技企业落地园区,同时为园区企业搭建中新科技交流平台、对接新加坡创新资源,通过新加坡全球创新联盟,助力中新企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拓展全球市场,目前累计引入20余家新加坡科技企业落地园区,成为中新科技创新合作的桥头堡。

2022年以来,中新合作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彰显,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等一批双向开放平台落地,多批优质项目稳健运营,中新合作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苏州市共有新加坡实际运营企业800多家,累计实际使用新加坡外资114.2亿美元,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的7.5%,成为很多新加坡企业投资中国的首选之地。

瞄准拓展国际创新资源,园区以海外离岸创新中心作为前沿“触角”,为孵化海外科技项目、转化海外科技成果、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提供重要支撑。

目前,园区在新加坡、以色列等发达国家设立的22家海外离岸创新中心,已经成为其识别培育全球前沿创新项目的捕捉器。通过构筑全球化的协同研发创新体系,园区既能够整合全球研发创新资源,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又能有效提升研发成果配置效率,推动全球研发互补和需求对接,保证研发与生产的连续性,抢占国际市场最前沿。

以海外离岸创新中心为重要载体之一,2022年,园区新增外资项目298个,引进外资项目数累计超过5100个;当年实际利用外资20.89亿美元,排名全市第一,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超380亿美元。本土创新、离岸创新格局逐步形成。

锻长补短赋能产业发展示范引领

依托中新合作、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开放先行、制度创新赋能之势,园区抢抓全球产业梯度转移、价值链重构机遇,“双向发力”探索国家高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聚焦实体经济立身之本,以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促进核心竞争力再跃升;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持之以恒推进三大前沿新兴产业崛起成势,加速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推动产业集聚走向产业创新集群。

园区拥有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区域有产业能级提升的大目标,企业有转型升级的小需求,发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撬动制造业转型发展是园区探索形成的一条有效路径。

2021年,园区成为全国第二个获批开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政策试点的地区,通过传统的转手买卖以及全球采购、委托境外加工、境外承包工程第三国购买货物等新贸易模式,推动制造业向“制造-研发-营销-服务”转型、制造工厂向企业总部转型、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型。

园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IHI寿力压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是集团重要的全球购销平台,基于全球售后服务业务和整机销售业务开展离岸贸易业务。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开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企业可以从日本总部采购原厂零部件,直接发往客户所在地;企业还获得日本总部授权,为总部提供采购及销售服务,从总部采购整机或料件直接销往欧美、东南亚等海外客户,释放出更有力的发展动能。

善谋者致远。依托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开放优势,园区自2006年起重点规划、引导和培育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这三大具备爆发力、高成长空间和上下游强带动性的前沿新兴产业,探索构建了“十个一”特色产业培育机制(聚焦一个特色产业、制定一个产业规划、组建一家国资公司、建设一个功能园区、引进一家大院大所、设立一支产业基金、成立一个服务机构、集聚一批龙头企业、搭建一批合作平台、打造一个品牌盛会),为创新发展抢得先机。

为推动产业集群进一步向高端化发展,近年来,园区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依托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一区两中心”国家级平台,滚动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近三年每年引进超1000个科技创新项目,加强产业“补链、强链、延链”,2022年三大新兴产业总产值超3600亿元

协同互促强化国际化创新带动突破

我国开发区建设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在前期较为薄弱的基础上,不得不选择依靠土地、人力、政策、资源等要素驱动发展路径。然而,随着开发强度逼近上限,资源要素边际效益递减,开发区尤其是国家高新区必须走上创新驱动之路。

聚焦“转换发展动能”“打造创新驱动新模式”使命目标,园区以开放聚创新之势,全力打好科创人才引育、创新生态营造等关键“创新牌”,通过国内外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资源的流动和交换,推动园区开放创新“从单向流动到双向互动、从碎片化向结构化”的转变提升。

“金鸡湖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 是园区重点打造的人才工作品牌。在该工程引领下,园区构建起梯次衔接、择优扶强、开放包容的人才引育体系。通过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园区已经累计评选领军人才项目 2654个 ,培育诞生了园区 60% 的上市企业、 93% 的独角兽企业及准独角兽企业,基本实现‘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业团队、培育一个新兴产业、打造一个创新集群’链式效应。

近年,园区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国家级开发区与自贸试验区叠加联动优势,出台高端和急需人才奖励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新政,并推出高层次人才智力共享平台、金鸡湖合伙人计划等人才服务新机制,精准对接科技领军人才发展的多元需求。

坚持开放创新、立足全球视野,园区积极创新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政策,高层次外籍人才及本地居民出入境政策改革、外国人签证证件签发、外国人申请永久居留受理窗口设立、扩大长期工作类居留许可申请范围等取得显著成效,获批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中新国际人才发展合作示范区。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只有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才能进一步优化创新要素资源配置、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该领域,园区始终走在前列,坚持“用户思维、客户体验”,全面加强创新环境建设,不断增强创新生态吸引力。

2009年,园区成立并高效运作全国首个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围绕投融资、项目申报、企业认定等事项开展专业化服务,打造独具园区特色的“全覆盖、全过程、全功能、平台化、智能化、个性化”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据统计,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可提供近600项“一站式”专业服务,年受理业务超4.7万笔,入选2021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围绕营造国际化的科技创新氛围,园区还打造了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苏州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等一批标志性品牌展会,为全球产业高端要素有效对接搭建平台。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即将迎来而立之年的苏州工业园区,有底气、也有使命以更大格局、更大担当、更大作为,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创新不松懈,坚决扛起国家和省级、市级赋予的重大责任,谋划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更高层次创新,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原标题:苏州工业园区“高”“新”观察 | 开放创新勇争先

来源:sip科技领军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