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西电子信息制造业瞄准五大产业持续发力

在日前发布的《山西省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2023年,山西省电子信息制造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在半导体、光伏、新型化学电池等重点领域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打造一批创新产品,产业链锻长补短取得新突破,产业稳定性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优化升级,全年推动7户规上企业达到行业平均水平,新增3户企业达到行业标杆水平。

重点推进五大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电子信息制造业已发展成为山西省具有代表性的高成长性产业。2022年,山西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97.2亿元,“十四五”以来实现年均增长16.6%。

2023年,山西省工信系统将围绕半导体、光伏、新型化学电池、智能电子、计算等重点领域,以龙头企业培育和重大项目建设为引领,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针对半导体产业,《行动计划》提出,将围绕材料、装备、制造、封测、应用等产业链环节,支持“链主”“链核”企业发展壮大,加快上下游配套产业的培育和引进。支持6英寸/8英寸碳化硅衬底材料、碳化硅衬底缺陷检测、高效深紫外LED芯片、MiniLED封装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打造大尺寸碳化硅导电型衬底、深紫外LED芯片及消杀应用、MiniLED显示屏、晶圆微缺陷检测设备等优势产品,推动碳化硅、硅单晶、新型LED显示等一批重大项目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立足发展优势打造半导体产业园区,培育形成特色优势半导体产业集群。

在光伏领域,加快构建以“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为主链,辅材和设备等为侧链的产业链生态体系,加强“链主”“链核”企业培育,加快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8GW高效N型单晶TOPCon太阳能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实施。支持TOPCon电池、异质结电池、钙钦矿及叠层电池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先进适用的智能光伏组件量产能力,促进多晶硅、硅棒、硅片、光伏玻璃、金刚线等配套产业发展。

《行动计划》还对新型化学电池产业提出了要求,抓住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推动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等新型化学电池产业发展。培育构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链,促进上下游协同发展。支持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高纯碳酸酯电解液材料、长寿命高安全性电池等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做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等优势产品。

在智能电子产业领域,将围绕智能通信终端、智能电子设备等领域,推进智能终端整机和零部件、元器件产业发展。加强重点企业培育和上下游产业链招引,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加快发展智能手机、相机模组、光纤连接器、智能矿山电子设备、电子测量仪器、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产品,不断提高智能化水平。

针对计算产业,山西工信系统将紧抓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机遇,加快推进计算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构建计算产业生态。加强计算机整机、服务器等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以整机产品为引领,培育芯片、主板、内存、硬盘、显示器、电源等关键零部件产业。支持云计算、高性能计算、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应用,促进软硬件协同一体化发展。

打好组合拳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为实现上述目标,山西工信系统将立足产业基础以及资源优势,坚持“扶优扶强”导向,培育锻造重点产业链条,打造形成优势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

一是强化政策牵引,培育增长引擎。贯彻落实省级技术改造、数字经济、集成电路、重点产业链等产业政策,深化对重点企业培育和重大项目建设的引领作用。大力扶持产业链带动作用大、自主创新能力强、营收增长速度快的优势企业,支持“链主”企业加快发展,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奖励。围绕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标杆性项目,在项目投资、技术创新、要素配置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打造新的增长点。

二是提升集聚水平,打造产业集群。支持各地围绕重点领域,规划建设专业化、特色化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和招引力度,强化上下游配套产业的布局,支持智能工厂建设,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围绕碳化硅半导体、光伏等重点产业链,推进产业链招商,强化“政府+链主+园区”招商合力,提升产业链集聚和配套水平。争取形成若干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一批以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制造优质企业。

三是促进研发创新,完善人才保障。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提升新型智能终端、核心基础元器件、半导体特色工艺及特色装备、关键基础材料等的研发创新能力。支持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深化产教合作,建立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三方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是加强行业管理,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光伏、锂电等国家行业规范条件,指导企业加强对标提升,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规范公告。加强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支持能源电子、智能光伏、智慧健康养老、智能体育、超高清视频等行业试点示范和典型方案建设。支持企业间联盟合作,推动国际、国内技术交流与产业链供应链协作,深化国内外资源的整合利用,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

五是强化运行监测,提升服务水平。持续开展企业运行监测和重点项目调度。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与各市、综改示范区的联动,建立畅通的联系协调机制,推进解决企业梗阻问题。紧扣“投产、建设、开工、谋划”关键环节,推进重大项目实施达效,发挥项目带动支撑作用。推动开展产需合作、银企合作、校企合作等活动,促进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发展。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