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22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04次,涉及车辆448.8万辆,分别比上年降低12.4%和48.6%。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共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47次,涉及车辆121.2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7.0%,同比增长31.5%。
无论是豪华品牌还是传统品牌、新势力品牌,都避免不了在电动化发展中进行召回。而它们召回的原因更是五花八门,宝马曾因动力电池问题而发起召回;奔驰曾因冷却液泄露发起召回;丰田曾因螺栓问题发起召回... ...不得不说,这些召回案例集中在一起,也为消费者在选择电车时敲响了“不能盲目相信豪华品牌”的警钟。毕竟就连超豪华品牌保时捷,也在2022年召回了超6000辆车。
在几大超豪华品牌中,保时捷较早开启电动化转型,2019年保时捷首款纯电跑车Taycan正式发布。与保时捷相比,2022年玛莎拉蒂、兰博基尼首款电动车才正式亮相,法拉利、阿斯顿马丁等品牌目前还都尚未推出量产电动车型。
因此自一诞生,纯电Taycan便受到了市场欢迎,2021年售出四万多辆。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购买纯电Taycan后向外界表示:“虽然它的溢价很高,但它很酷。这是我的第一辆电动汽车,我非常喜欢它。”
但一个极为细节的织物护套问题让保时捷不得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召回——2022年年中,保时捷宣布自2022年7月30日起将召回共计6172辆纯电Taycan,原因是部分车辆座椅线束的织物护套可能卷入到座椅调节器的驱动轴中,极端情况下会增加车辆发生碰撞时乘员受伤的风险。但总体来说,保时捷此次召回并不涉及三电等动力系统相关领域,隐患并不严重。相比于此,宝马、奔驰的召回原因更值得关注。
2022年12月1日,宝马宣布召回部分进口宝马iX及i4电动汽车,共计38辆,原因是由于制造失误,动力电池单元内可能混入了异物,会引起电池内部短路,严重时可能造成动力电池起火;还有3辆进口宝马旧款i3电动汽车同期召回,原因是电芯生产制造过程异常,可能会造成动力电池过度自放电,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动力电池模组过热,不能排除发生火灾的可能性。
继2022年2月18日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召回部分EQC电动汽车后, 北京奔驰于同年10月28日再次宣布,自2022年12月15日起扩大召回部分EQC电动汽车,共计3345辆;自2023年2月1日起,扩大召回部分EQA和EQB电动汽车,共计8078辆。原因是由于电动驱动模块制造偏差,部分车辆电动驱动模块内的冷却系统可能存在密封不足,造成冷却液渗漏。如果冷却液微渗到电机内,长期使用后可能降低高压系统的绝缘电阻值,导致车辆无法启动。
令人惊讶的是,热门新能源车企特斯拉以791,502辆的召回数量成为2022年各品牌召回数量榜首,其中Model 3和Model Y占比较高,主要问题包括电机逆变器故障、中控屏无法显示等问题。
不过特斯拉召回并不是次次都需要车主到销售网点进行维修升级,而是多次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至后续版本软件。
在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智能汽车发展影响下,远程升级( OTA)逐渐成为车辆安全改进的重要方式。2022年,全国实施 OTA召回17次,涉及车辆88.7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19.8%。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电气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汽车的故障除了与“三大件”相关之外,也越来越多的与车机系统、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相关。但相比于2021年新能源汽车召回原因以“动力电池过热起火”和“电控系统故障”为主,2022年三电问题已逐渐减少。从缺陷线索看,2022年市场监管总局收到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报告4300例,反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问题占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报告的41.9%。
这说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核心零部件也在趋于完善。而随着智能辅助驾驶等技术的兴起,监管技术也在不断变迁。
在了解这一监管变迁之前,我们先明确一遍何为汽车召回。即指投放入市场的汽车产品发现质量问题时,车企必须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该产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召回申请,经批准后对召回范围内的产品进行召回改进,以消除安全隐患。
但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融合发展,也衍生出了软件安全、网络安全、产业供应链安全等新型安全问题,带来了新的风险与质量不确定性。
为了应对车辆所应用的前沿技术,2022年,市场监管局多次提出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发布了《关于试行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的通告》和《关于启动汽车安全沙盒监管试点申报的通知》。
据市场监管局官方解释,作为传统监管方式的有益补充,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有利于更早地将前沿技术引发的质量安全问题纳入监管范围。沙盒监管的对象是在车辆中使用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前沿技术,或实现各级别自动驾驶、远程升级等新功能新模式。
短期来看,安全沙盒将对车企消除潜在风险的能力提出更大的考验,但长期来说,相关规定会促使新能源车企更加审慎的对待地对待智能化转型,倒逼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升级。
结语:召回对车企来说,更像是一把悬在头上的“尚方宝剑”。在召回政策的监督下,各企业对产品质量把控始终不敢放松。发生召回后,如果能够知错就改、不断更新,对企业长远发展也不失为一种鞭策。而对于广大车主来说,发现车辆存在质量问题时应合理、合法积极维权,以市场主人翁的身份督促行业走向良性发展。且召回也并不代表车辆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在购车时对于车辆安全要仔细甄别。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