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锻造发展优势长春新区做大做强做优生物医药产业链

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百克生物疫苗产业园项目建设完成,投产后将增加水痘减毒活疫苗和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生产能力,进一步做大做强。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开展研发工作。 本版摄影 赵滨

机器运行声不绝于耳,制剂各部门、各车间积极投入,确保每盒药品保质保量;医药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塔吊挥舞长臂,挖掘机满载往返,设备加紧安装调试……春天里的长春新区生机勃勃,一家家生物医药企业、一个个医药项目正开足马力、创新提质。

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一条清晰且不断完善的产业链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再延伸,扩容、再扩容,壮大、再壮大……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省、我市着力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长春新区视生物医药产业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脊柱”,实施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制”,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稳链,努力做大存量、形成增量,做大做强做优生物医药产业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已形成以生物医药为核心、医疗器械和现代中药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格局,为长春医药产业“链”就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2022年4月,长春新区高标准规划18.4平方公里的“长春药谷”核心区,为生物疫苗、基因工程、现代中药、化学药品及高端医疗器械生产研发类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力争未来五年实现医药产业规模过千亿元、集聚医药企业过千家的“双千”目标。

1 建链

突出项目招大引强

招商引资、招大引强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和“推进器”。以项目强链,长春新区真心实意、不遗余力,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日前,作为奠定生物医药产业竞争优势的大项目、总投资178亿元的精细化工产业园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总投资16.6亿元的创新产业园项目,主体工程进入竣工验收的准备阶段,正在进行水电调试;总投资13.8亿元的安沃高新基因工程抗体类药物项目竣工投产,研发实验室已投入运营……长春新区瞄准龙头企业,突出项目招大引强,绘制生物医药产业链的“招商地图”,精准招引一批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引擎性项目。

“现在招商不同于以往靠人脉,专业化、精准化的方式更能见效果。”长春新区相关负责人认为,大项目好项目接踵而至,离不开新区招商模式的不断创新。新区每个签约项目都有专门招商部门负责到底,从项目对接选址到注册落位提供全方位服务,为投资者提供项目咨询、指导服务,及时反馈代办进程,真正当好“店小二”,做到“企业动嘴、政府跑腿”。

长春新区坚持抓大不放小、重硬不轻软、求远不舍近,全力招引创新能力强、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的旗舰型产业项目,全力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让“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一批生物医药产业的“实力派”“潜力股”落位长春新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今年,将重点推动金赛药业、百克生物、圣博玛、药谷创新中心、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园、华润医疗器械、迪瑞IVD、珍宝岛北药交易市场等49个项目。”长春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开展以集聚上下游产品、降低综合配套成本、拉长产业链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集群式招商,加快实施药谷研发中试检验检测平台、应用化学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

2 补链

突出补短板强弱项

如何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产业红利?怎样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为了突破瓶颈,长春新区积极查找、弥补生物医药产业链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鼓励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成果转移转化。

2022年年末,由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长春高新生物医药产业园超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化项目一期生产系统主体建筑封顶。项目全部建成后,未来5年可实现产值超百亿元。

圣博玛是一家集合了国际知名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学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春新区全力支持鼓励圣博玛向骨科、创伤外科、运动医学、神经外科、整形外科等多个领域进发。目前,圣博玛突破了医用聚乳酸类高分子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难题,解决了材料降解性能不可控、力学强度过低、加工过程热降解严重等诸多问题,研发了多项新技术。

党的二十大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长春新区持续在中医药产业发力,相关负责人专门赴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考察调研,就中国北药产业合作发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长春新区还与黑龙江创达集团探索建立中药北方区交易基地,共同将中医药市场做强,把中药体系做大。

“长春新区是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之一,拥有修正药业、普华制药、中研制药、利华制药、白求恩制药、雷允上制药、万通药业等一批中药生产及研发企业,2022年实现产值近40亿元。未来,我们将推进同仁堂、珍宝岛等中药领域龙头企业落位,加速整合全省中药产业资源,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长春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生物试剂原料属于生物医药产业的上游,对创新化药、生物制品、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至关重要。长春新区前瞻性布局生物试剂原料、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BT(生物技术)+IT(信息技术)融合三大战略性产业,增强产业链稳定可控性。优化产业布局,突出打造“一核三区多园”产业发展新格局,从创新模式、引育企业、氛围营造等方面着手,推进产业从“单点引领”向“链式生态”转型,构建多元化医药健康产业体系。

长春新区还持续提升生物药主航道引领优势,重点夯实高端疫苗和基因工程药物的两核优势,布局抗体药物,以长春高新为核心,建设代表国家一流水平的生物制药产业发展高地。布局医疗器械四大领域,依托区域光电信息以及新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推动体外诊断领域、先进诊疗设备领域、康复器械领域等医疗器械领域高端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发展化学药,加强活性化合物高效合成、药物晶型等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创新药物。

长春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春新区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和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逐步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强大支撑。

3 强链

突出企业扶优培强

2022年,长春新区医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医药工业产值达到236亿元,集聚长春高新、金赛药业、百克生物、迪瑞医疗等医药企业21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6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专精特新企业45家,呈现出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转变,生物医药产业强势增长。这得益于长春新区“强链”的一系列布局。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产业链条,加速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抢占高地”的生动局面,企业创新发展势头更劲。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全力推动科技领军企业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中小微企业分阶段实施研发经费后补助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在细分行业和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成为真正的行业“隐形冠军”。

——组织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以吉林大学和以中科院驻长院所为代表的校区、院区战略合作,成立了吉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同体,鼓励区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和项目合作,共建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在引领企业唱好自主创新大戏的同时,长春新区通过内部挖潜,促成高科技企业就地扩大投资、扩大产能。

“长春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创新氛围、独一无二的叠加政策扶持,以及良好的营商服务环境。”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企业在长春新区做大做强的原因所在。百克生物是一家主要致力于传染病防治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百克生物疫苗产业园项目已经建设完成,正处于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项目投产后,将在替代原厂区1600万人份水痘减毒活疫苗产能基础上,新增200万人份水痘减毒活疫苗和200万人份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的年生产能力。

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基因工程制药企业,去年实现产值103.1亿元,增速14.3%。“长春新区有良好的生物制药产业基础,而且一直非常重视人才,有着优渥的人才生态环境。”长春金赛药业总经理金磊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创新步伐,为长春振兴发展率先突破贡献力量。

在长春新区扶优培强措施激励下,一批骨干企业快速成长。目前,长春新区已集聚医药企业600余家,其中,以金赛药业、长春高新、百克生物、长春生物制品所、圣博玛生物材料、卓谊生物、修正药业等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强势崛起。

依托国药、华润、九州通、上海医药、旷华医药等医药商贸流通龙头企业,长春新区组建了完善的医药流通网络,2022年产业规模达200亿元,占全省80%以上,供应链的畅通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链的韧性。

4 延链

突出产业“造血强身”

不久前,迪瑞医疗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落成。作为国内体外诊断行业领先企业之一、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迪瑞医疗不断突破产品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已构建具有国际水平的医疗检验产品研发平台,2022年产值超13亿元,同比增长45%。

2023年年初,4个院士创业项目、1个院所合作项目在长春新区落位。长春新区分别与汪尔康院士、夏咸柱院士、金宁一院士、陈学思院士和长春应化所签约,借力“最强大脑”,用好“高端智库”,充分发挥院士科技引领作用和强大集聚效应,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已经落位的院士创业项目,涵盖功能材料、生物医药、检验监测、高端生物制品研发等相关领域,通过与院士联动,促进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人才成长与产业提升同向共进。

长春应化所与长春新区合作的应化所北湖园区,未来将成为集应用研究与高技术研发于一体的新材料孵化和产业化基地,以高层次创新平台培育新增长极,助推长春新区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赋能创新链。

打造院士创业平台,建设长春院士创业产业园、院士成果转化基地、长春院士创新港,推动11位院士的12个创业团队创新成果集中转化……长春新区为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延伸提供源源不断的平台和渠道。

人才是第一资源,如果说“延链”是进一步“输血强身”,那么招才引智则是“造血强身”。长春新区“双招双引”同发力,支持开展前沿技术、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推进已落位的院士项目见成效。加快建设院士创新港,引进落位空间光学遥感项目、半导体激光设备项目、中药创新药成果转化项目等院士项目;与长春应化所合作建设氢能产业研究院、高分子弹性材料研发及验证平台;联合长春光机所建设长智光谷光电子产业加速器,争取“十四五”期间孵化100家高科技企业,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5 稳链

突出园区平台支撑

创新是根,服务是魂。创新服务模式,是长春新区强化要素支撑、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链稳链的生动实践。

在北湖科技园生物医药创新园,集聚了200余家生物医药+大健康企业。北湖医疗器械创新产业孵化平台为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提供专业化、一站式、全链条的服务。

“医疗器械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医疗器械行业门槛高,从研发、检验、临床试验、注册、生产到销售、售后及监管,均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资金投入。”北湖医疗器械创新产业孵化平台负责人介绍说,作为集聚资源、提供服务的专业化平台,孵化平台通过在硬件配套和服务团队上双提升、双助力,为企业提供优质条件与服务。

长春新区突出园区平台支撑,创新服务模式,以全产业链视角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服务产业链发展。

——采用“政府+国资+科技+专业”多方赋能的方式,解决医疗企业产品转化难、资金投入大、体系建设和整改费时费力等痛点。探索协同创新模式,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现有平台对外开放合作。

——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周期企业培育载体,探索推广“园区+基金”模式,鼓励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推动企业在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龙头。对中小企业加大“一站式”服务力度,助力其在各自细分赛道加速成长。

——加强科技金融对接,联合金融机构开展各类主题“金融集市”,依托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建设上市服务集聚区,打造“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上市”全过程资本服务。力争到“十四五”末期,新增规上企业超过30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推动20家以上企业上市。

瞄准生物医药产业,长春新区还部署了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联合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高校,以及长春高新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环吉大双创生态圈”建设、科创广场建设,打造一批科技企业孵化群、新经济总部基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高能级双创载体、创新地标,建设科、教、创、产、服协同创新集聚区。依托中科院“一院三所”,打造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放大和创业孵化服务等平台,为医药产业重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等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我们将实现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千亿元。”长春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春新区将重点依托长春高新等龙头企业加速整合配置优质产业资源,实现产业从“单点引领”向“链式生态”的发展转型,打造全产业链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形成国际知名、国内最有竞争力的产业地标。

“链式”发展结出累累硕果。长春新区守正创新,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为医药强省强市建设贡献“良方”。

长春日报记者 李蕴棋 胡晓琼

来源:长春日报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