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垃圾治理涉及千家万户,看似事小、实则事大,是民生关键要事、社会发展大事,更是环境治理难事,必须立足长远、久久为功,提升治理常态化长效化。
“全域无垃圾”并非一蹴而就,亦非一日之功。我们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从以往情况看,解决脏、乱、差问题,往往是靠活动、搞突击,始终存在“一抓就好、一放就乱”的痼疾。“一时美”不是美,“持久美”才是真的美。美丽要“持久”,便要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把好政策、好做法、好举措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这就需要我们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垃圾处理设施扩容提标,推行垃圾一体化“收转运处”模式,构建全社会参与治理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城乡环境、增进文明程度、提升发展形象。
常态化,就是使“全域无垃圾”成为一种经常的、平常的、正常的状态,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把做好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垃圾治理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做到齐抓共管、强化支持保障、营造浓厚氛围。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到长期坚持。要把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与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和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与国家“无废城市”创建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相结合,推动各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着力增强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文明意识和公德意识。要构建覆盖全域、运转有序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网络,建立经费投入保障长效机制,推动环境卫生保洁由集中整治向常态管理转变。
长效化,就是要注重长远,健全机制抓治理。打造优美人居环境难,保持良好环境同样不容易。这必须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好习惯,日日行。我们要坚持重在平时、重在经常、重在带动。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动员、属地负责、常态监督的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通过推进清洁生产、整治过度包装、倡导绿色消费和“光盘行动”等,从源头防止“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同时,在废弃物的“出路”上多想办法,以垃圾分类收集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循环经济项目,在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上探索新路子。
古人有言“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让“全域无垃圾”真正成为德阳人生活的新常态。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