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内江高质量发展

西兰花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现场会

近日,“国家西兰花良种攻关内江测试中心”传来消息,经过精心引种培育,西兰花国产良种正在内江“出圈”:目前已成功筛选出5个适宜四川地区种植的优良新品种,并逐步在生产上应用。

这是科技为农业发展赋能的一个缩影,也是内江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体现。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内江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的奋进之年。迈步新征程,内江将围绕市场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用力,扎实推进全市科技创新工作。

持续用力抓好市场主体培育

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壮大行动,构建创新培育成长链,分产业链梳理、遴选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行业带动性大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推进上市后备科技型企业培育。完善企业主体培育体系,优化管理服务,持续扩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推动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创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宣传,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内江市促进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广“科创贷”创新应用。

持续用力抓好创新平台建设

围绕内江市“页岩气+、钒钛+、甜味+、装备+”四大主导产业,引导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自建、联建创新平台(基地),积极推进科技孵化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技术交易平台等“双创”载体建设。推动园区转型发展,持续提升三大国家(级)园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承载能力,打造“众创空间-解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推进中国甜食产业研究中心、中国区块链研究中心内江分中心、川渝绿色低碳研究中心建设。

持续用力抓好产业高质量发展

瞄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方向,聚焦内江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积极组织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参与国家、省科技重大项目攻关,力争形成一批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链优化升级,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稳步提升。

持续用力抓好科技成果转化

加快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与对接机制,举办银政企院校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坚持科研成果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加速本地创新成果产出和域外创新成果引进转化。围绕内江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推动“高端智能油气管道检测装备项目”“器官异种移植”等一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内江实现成果转化及产业推广,推动“元宇宙”“区块链”“东数西算”等前沿科技创新技术赋能数字内江发展。

持续用力抓好川渝科技协同创新发展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坚持“外引内培”双向联动,继续深化与成渝两地为主的高校院所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关系。持续建设并发挥“川渝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试研发平台”项目作用,加强多层次协同创新合作,深度融入环成渝科技创新生态圈。深入推进市校(院)合作,持续高质量推进与重庆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签约高校的务实合作。

持续用力抓好科技体制改革

持续推动科技体制改革,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进一步强化科技项目申报、实施、验收全过程监督管理。促进科技金融融合,不断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在线平台提质扩面,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团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持续用力抓好创新人才集聚

紧扣服务创新驱动和产业发展,实施高端才引智、青年才集聚等重点才计划,做强“才活动周”“甜城英才”“甜城双创故事汇”“论道问技·甜城行”等品牌,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持续引进更多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引领创新发展的国内外专家、技术经纪、企业科技人。深入实施《内江市“十四五”科技才发展实施方案》,优化才管理服务措施。加大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力度,弘扬科学家精神。(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蕾 文/图)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