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来,拼出高质量
春回大地,“新潮”涌动。
生产线上的智能化轨道输送系统长35公里,从粗纱到产品入库可实现全自动化运输、包装。位于邹平市的魏桥创业集团魏桥纺织车间内,负责人张海忠紧盯后台智能系统。旁边,在线质量检测机器人正按照既定路线巡检。
工业经济发展,“新意”很足。
“以前每道工序要现场取样,每批次产品得浪费几百米。现在从生产、检测到运输,全流程布设了15万个传感器来采集产品质量能耗等信息。”张海忠介绍。一改过去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魏桥纺织建成智能工厂,以“智能矩阵”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用工节约50%以上,能耗降低40%以上,用水节约20%以上。
纺织业是山东传统优势产业,为巩固提升产业基础雄厚、行业门类齐备的比较优势,山东“一企一策”推进智能化改造,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质量提升行动。今年,滨州市将实施投资过500万元技改项目400个以上;推动200家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家以上。
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须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既少不了传统产业的转型蝶变,更离不开新兴产业的壮大。
邹城市白马河畔,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建设现场,500多名工人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今年年底前,第一艘新能源船舶将在这里下线试航。
作为济宁现代港航物流产业的八大核心业务板块之一,该项目力争今年年内建成投用。“项目整体工期比原计划提前3个月。”济宁能源新能船业负责人沈桂良说。
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项目是2023年省重大项目,以“绿色智能造船、造绿色智能船舶”为方向,将全部建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目前,济宁共有货运船舶近7000艘,预计每年新增船舶500艘以上,新能源船舶制造潜力大。济宁市大力发展新一代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其中,新能源方面形成了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山东今年将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约化发展工程,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等领域,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基地;超前布局量子科技、空天信息、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工业经济要提高“含绿量”。
主控室值班人员打开风力发电机组计算机监控系统界面,操作调节通路,风电机组电压电流平稳接入。这是禹城市运风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苇河运风风电场调试设备的场景。
“大年初七,员工正式到岗,我们组织开展了‘开工第一课’活动。”苇河运风风电场场长王龙介绍,苇河运风风电场二期项目将于今年3月份建成投产,每年可提供上网电量为30036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9万吨。“‘含绿量’大了,‘含金量’就增了。”
加快绿色低碳项目推进,少不了要素保障。德州市早部署早行动,强化政策支持和改革探索,健全有利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与土地、价格、生态环境等公共政策形成合力。
加力提速工业经济,创新驱动是“关键变量”。
一卷卷酷似钢卷带的材料从流水线下线,伸展开来,轻薄如纸,可以像纸一样撕开。这是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软磁材料之一。
2月1日上午,步入公司的磁性材料生产车间,“自主创新”的标语随处可见。公司的云路研究院内,100多名研究人员正扑在先进磁性材料及下游应用的研究上。历经十余年,青岛云路累计投入数亿元,目前建成了全球最先进的非晶薄带和纳米晶生产线,非晶合金薄带的市场份额全球第一,成为非晶产业的“独角兽”。
今年青岛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支持企业研发能力建设,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1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85%以上。
48.3%,这是2022年山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像青岛云路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在山东已经形成“雁阵形”产业集群。为突出创新主体培育,山东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梯次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持续完善科技型企业扶持政策体系,推动一系列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科技创新氛围愈发浓厚。
春回大地暖。山东正通过创新驱动发展,传统产业升级焕新,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来源:大众日报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