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二百二十一)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4·13)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

(二百二十一)

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4·13)

 

笔者按:让脱贫的、依赖农业生产及其生活的人口,通过转变农业及其从产品到商品的诸价值生产劳动方式、生产组织方式和生产流通方式,是从根本上一劳永逸地防止、解决脱贫人口返贫,并进一步迈向成为产业劳动者、市场参与者的重大举措。在此之中,工业化的生产劳动方式;企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价值生产流通方式,无疑是解决包括农业在内的、一系列“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向和主要内容。

 

附原文:

 

国家规划与政府报告年度评述(第十四期)

(2019-2020)

于防止返贫中去巩固脱贫成果

 

虽然,今年以来的“新冠”疫情,让我国的脱贫工作,在有关方面感到有些“吃力”。但是,对于不少奋战在脱贫工作第一线的基层乡村干部来讲,其实并没有改变他们在此前所更为担忧的,就是脱贫之后的返贫压力。这表明有两点,是值得我们在未来中长期政策规划制定、实施中所应当关注的:一是过去一段时期所给予脱贫工作的、包括财政在内的政策支持,如何接续下去的问题;二是接续下去的政策支持,究竟要调整或转变、并侧重向哪里的问题。

正如货币宽松的政策“退出”、并转向“常态”,会带来金融市场的担忧与震荡一样,当为脱贫而给予的、包括财政在内的政策支持,也要进入“断奶”期的时候,脱贫之后的有关地区,如何借助此前的财政等政府政策,以及接续下来的产业等市场政策,通过有效提升相关脱贫地区内生力,以防止返贫的发生,显然不是这些基层干部的“杞人忧天”,反而彰显了这些扎根基层的干部,对政策及市场的理论与实践认识,正在成长、成熟起来。

正如笔者在本系列文稿中的——《五议“十三五”之四:“三农”工业化、企业化和产业化的改革》所言,真正长治久安、人定胜天地解决包括脱贫及返贫在内的政策及规划问题,就是要求我国整个经济社会与贫困地区,解决“两个走入”的问题。这两个走入,一是发达地区、中高端产业,走入落后地区、中低端产业;二是落后地区、中低端产业,走入发达地区、中高端产业。这不是一个谁走出、走入的问题,而是一个相互为一家的、相互走入的问题。

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相互走入,其实就意味着我国所有的地区的产业形成,不分什么中高低端,而只因应整个社会及市场的产业结构需求所建设发展;也不因分什么产业的中高低端,而割裂产业链接所基于的产业需求、市场需求,以及割裂了相应的包括商品和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的生产流通的需求。同时,这个相互走入,不仅反映着中国社会“二元制”壁垒被真正的打破,也反映着我国市场各要素的系统性大融合、大融通的真正形成。

综上所述,人们应当清楚地看到,我国面向贫困地区脱贫,以及今后防止返贫的政策调整或转变的侧重点,究竟应当放到哪里了。不过,正如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干部与行政干部,在有关政策的理解、把握及制定、落实工作上,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样,有关我国“后脱贫”时期的政策规划及其实施,恐怕或毫无疑问地也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市场化、金融化等市场经济因素的叠加下,造成这样或这些差距的因素,恐怕只会更加复杂、多变。这一点,恐怕就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更为深入的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改革,才能给予有效地应对、解决了。

 

附件: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章目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

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五篇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第六篇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第七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第十二篇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第十三篇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第十五篇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第十六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七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八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十九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二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