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观众朋友们,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多发频发,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基本情况是怎样呢?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汝勇同志作客市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田局长,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田汝勇:主持人好,大家好。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多发频发,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工信系统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扎实做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工业经济延续平稳恢复发展态势,充分发挥了稳住全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
一是工业经济继续保持恢复发展。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8.2%,高于全省累计平均增速(5.5%)2.7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7位,较三季度改善1个位次;本月同比增长11.5%,高于全省本月平均增速(11.5%)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4位。
二是新兴动能不断壮大。1-10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53.8%,较上月提升2.6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6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增速87.6%,较上月提升5.4个百分点。1-10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同比增长19.97%,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7个百分点。专用设备、汽车制造业延续良好表现,分别累计同比增长36.6%、17.1%。
三是工业用电量增速连续四个月蝉联首位。1-10月份工业用电量17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6%,较上月提高0.52个百分点,累计增速已连续四个月位列全省第1位。10月份工业用电量17.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4%,较上月提升1.08个百分点。
主持人:感谢田局长的解答。那请问今年以来,在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方面,贵局采取了哪些措施?
田汝勇:一是突破实施一号工程。坚持抓主抓重抓关键,推进“技改一号工程”和“产业链一号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各县市区委书记、各产业链链长牵头帮包重点技改项目,对卡脖子问题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
二是健全政策体系。出台《关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强化项目挖潜育新、推进企业数转智改、健全服务推进体系、强化要素支撑保障四大行动,制定了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加大各类要素供给、推动产业生态建设等三方面十二项支持政策。分批次对建设进度较快的市级重点技改项目给予财政奖励。
三是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对项目用地、用能、用水、融资、污染物排放等要素需求逐一摸底建立台账,通过部门间联动会商机制跟进落实。年内26个技改项目落实用地保障,8个项目落实能耗指标约32万吨标准煤,52个项目获得银行授信138亿元。
主持人:田局长请您介绍下今年以来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情况。
田汝勇: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搭建“链长制”“四梁八柱”。高规格召开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动员大会,梳理确定11条关键产业链条,由市级领导担任链长,每个产业链成立一个实体化办公室,明确“十抓十清”工作任务和“十个一”工作机制,绘制产业链“四图四表”,确保完成任务目标。
二是精准建章立制,构建“链长制”“制度规范”。建立会议、工作推进、问题协调、宣传报道、督导考核5项工作制度。明确“日清、周结、月提醒”工作机制,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年考核制度。
三是落实实体办公,打造“链长制”“硬核力量”。依托牵头单位事业单位,抽调78名人员,协调、安置办公面积555平方米,建立实体化运行机构。
四是切实靠上服务,当好“链长制”“参谋助手”。每条产业链配备一个县级干部“服务专员”,一个“红色CGO”,一个产业科室,聚焦链主企业、项目建设等靠上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74个。
五是持续督导推动,确保“链长制”“落实落地”。书记、市长连续多次召开产业链工作推进会议,部署产业链重点工作。市推进办联合市委督查室,对各产业链工作进行持续督导调度,对重点工作定期通报。各产业链累计开展产业调研、论坛会议、对接招商等各项活动460余次。
主持人: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在今年取得了哪些成效?
田汝勇:一是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双千兆”城市创建为主线,扎实推进城区千兆光网建设,深入实施5G深度覆盖行动,推动5G规模应用,截止目前,新建改造5G基站2507个,累计达到7183个,“双千兆”城市建设指标均已达标,被推荐为第二批国家“双千兆”城市候选对象。全省5G“双百”行动现场会在德州召开,我市相关建设推进经验在会上作了汇报。鲁北大数据中心入选全国一体化工业大数据山东云省会经济圈唯一的区域分中心。环境治理、体育器材两个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扎实推进。其中,环境治理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达到2.3亿,解析量达到7263万。
二是平台引育成效显现。积极参与山东省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创建,坚持引育并举,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先后引进落地腾讯、忽米网等国家级双跨平台,市政府与浪潮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奥链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工信部特色专业型平台,禹王非转基因大豆产业互联网平台等5个平台入选省产业互联网示范平台。
三是标杆引领作用凸显。积极开展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企业上云、园区培育等行动,在宁津、乐陵、庆云召开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会,融合高校、运营商、数字化服务商等优质资源,遴选300余名数字服务官一对一深入企业,开展诊断服务活动,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截止目前,新增省级智能工厂8家,数字化车间3家,智能制造场景3个,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5位;60家企业入选省DCMM贯标试点企业,入选数量列全省第1位;38个项目入选省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入选数量居全省第5位;省级数字经济园区5家,入选数量全省第3位,获得省级财政资金300万元;1家园区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列入5大省级财政支持园区之一;5家企业和场景分别入选省互联网标杆企业、5G+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通过两化融合贯标认定企业48家,DCMM贯标认定企业8家、准备上会企业11家,新增上云企业600家,培育星级上云企业49家。
主持人:感谢田局长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工信工作,那请问2023年贵局有什么工作思路、工作谋划吗?
田汝勇:感谢贵网站提供这个平台让社会大众了解工信工作,也感谢社会各界对市工信局工作的关注和支持,2023年工信工作的总体思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总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和市政府工作要求,聚焦实体经济,立足优势,结合特点,突出“12345”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统领(以党建统领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全局)、扛牢两大使命(坚定不移扛牢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数字经济强市的责任担当)、瞄准三个定位(各项工作力争在全国工信系统出经验、在全省工信系统居前列、在市直机关争一流)、聚力四大任务(培植大产业、培育大企业、谋划大项目、集聚大平台),抓实五项措施(强链条、育龙头、促技改、抓赋能、优服务),力促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发展。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