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5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能源电子产业有效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应用。到2030年,能源电子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5G/6G、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广泛应用,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能源电子企业。
《意见》明确,综合运用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加大对能源电子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持力度。并优化完善市场环境,在审慎评估的基础上,引导社会资本等设立能源电子领域多元化市场化产业投资基金,探索社会资本投资新模式;推动完善光伏发电等价格形成机制,提高新能源投资回报率。
推动能源电子全产业链协同、融合发展
《意见》要求,深入推动能源电子全产业链协同和融合发展,加强供需两端统筹协调,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系统谋划能源电子全产业链条。鼓励以企业为主导,扩大光伏发电系统、新型储能系统、新能源微电网等智能化多样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能源电子重点领域深度融合,提升新能源生产、存储、输配和终端应用能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清洁能源与节能降碳增效、绿色能源消费等高效协同。
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电子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引导太阳能光伏、储能技术及产品各环节均衡发展,避免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促进“光储端信”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意见》指出,要提升太阳能光伏和新型储能电池供给能力,发展先进高效的光伏产品及技术,加快智能光伏创新突破,发展高纯硅料、大尺寸硅片技术,支持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生产,推动N型高效电池、柔性薄膜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规模化量产能力。鼓励发展光伏充电宝、穿戴装备、交通工具等移动能源产品。
同时,开发安全经济的新型储能电池,研究突破超长寿命高安全性电池体系、大规模大容量高效储能、交通工具移动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提高锂、镍、钴、铂等关键资源保障能力,加强替代材料的开发应用。
推动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
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在重点终端市场应用方面,《意见》明确,推动先进产品及技术示范,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和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电动机械工具、电动交通工具及充换电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终端应用,开展能源电子多元化试点示范,打造一批提供光储融合系统解决方案的标杆企业。支持特色光储融合项目和平台建设,推进新技术、新产品与新模式先行先试,提升太阳能光伏发电效率和消纳利用水平。加快功率半导体器件等面向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电力传输、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推广。
同时,加快能源电子技术及产品在工业、通信、能源、交通、建筑、农业等领域应用。鼓励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实现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支撑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推动交通、机械工具电动化,加快电动船舶、电动飞机等研发推广。探索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融合应用路径。推进屋顶、墙面光伏系统研发应用,发展户用光储超微电站,推动光伏、储能电池与建筑建材融合应用。
《意见》还指出,要推动关键信息技术及产品发展和创新应用,发展面向新能源的关键信息技术产品,研究小型化、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的功率半导体、传感类器件、光电子器件等基础电子元器件及专用设备、先进工艺,支持特高压等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推动能源电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突破全环境仿真平台、先进算力算法、工业基础软件、人工智能等技术。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基础材料生产智能升级,提升硅料硅片、储能电池材料和高性能电池等生产、包装、储存、运输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意见》还要求,高度重视产业安全规范和有序发展,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加强与有关政策、规划衔接,引导能源电子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康有序发展。规范质量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建立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推动建立一批能源电子产业生态孵化器、加速器。
同时,还要着力提升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深化全球产业链布局,,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国际合作向共同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国际品牌培育等高端环节延伸。积极构建全球产业链体系,鼓励企业依法合规开展投资、建立研发及产业中心,建设全球营销和服务体系。
在强化组织保障措施方面,《意见》明确,积极加大政策扶持,充分利用中央及地方相关渠道,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措施。加快培育一批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为代表的能源电子优质企业。
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开展多层次融资对接活动,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针对性和匹配度。综合运用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加大对能源电子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机构立足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规范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助力能源电子产业发展。
优化完善市场环境,充分利用各类产业基金,为能源电子产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在审慎评估的基础上,引导社会资本等设立能源电子领域多元化市场化产业投资基金,探索社会资本投资新模式。推动完善光伏发电等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制定储能成本补偿机制,提高新能源投资回报率。
在动力电池方面,申港证券研报指出,2022全年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295GWh,同比增长91%,2021年同比增速为143%,由于基数的提高,增速有所降低,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展望2023年,在促进消费以及保持经济增长的背景下,新能源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2023年仍会高速增长,相应地,动力电池也会延续良好表现。
而在光伏设备领域,万和证券研报认为,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组件招标超124GW,较2021全年多近3倍。2023年国内需求有望放量,装机结构有望改善,集中式装机有提升空间。
责编:杨喻程
校对:陶谦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