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行业] 2022年1-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625.3万辆和606.7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占总体汽车产销的比例分别达到25.4%和28.5%。2022年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78.6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61.5万辆,同比增长67.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17.1万辆,同比增长92.6%。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本期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景气指数的详细解读。
【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指数】是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汽车之家充分发挥各自行业研究、市场数据的优势,合力开展的行业指数研究。该项研究结合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相关数据,编制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致、先行和滞后指数,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景气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及各行业周期波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政府、企业相关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信息。预判未来市场销量,对生产和投资决策产生指导性意义。
■ 市场产销趋势分析
2022年11月,纯电动乘用车市场的销量结构中,SUV、微型车、紧凑型车占比约36.4%、16.3%、14.7%;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前三的车型级别为SUV、紧凑型车、中大型车占比约55.8%、19.7%、11.4%。2022年11月,Model Y、宏光MINI EV、宋PLUS DM、Model 3等车型销售领先,分别为6.9万辆、6.9万辆、5.7万辆、3.1万辆,合计市场占比约28.8%。造车新势力中,2022年11月,哪吒、理想、蔚来、零跑、小鹏分别为15072辆、15034辆、14178辆、8047辆、5811辆,各自实现了51%、11.5%、30.3%、42.98%、-62.8%的同比发展。
■ 新能源行业景气指数分析
2022年11月,新能源汽车行业一致指数为104.7点,市场发展依然平稳。根据先行指数的预测,2023年1-2月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维持增长状态。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但春运可能带来短期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国补退出、矿产资源价格高位回落、整车销售价格战打响,建议聚焦国内外市场需求,改善盈利。对经销商而言,春节假期带来一定消费释放,建议理性管理库存。滞后指数2022年11月持续维持在相对高景气度,持续验证前期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预测符合实际。
■ 新能源行业未来发展机遇
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几年充满发展机会,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还未完全落幕,下半场刚刚开始。一个行业共识是,以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标志,新能源汽车发展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该阶段有两个重要特征,一个是电动化,另一个是智能化。电动化的新内容加上智能化,构成了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主要特征,行业发展也迎来新机遇。
第一,供应链环节机会非常多,其中最具有创新活力的领域当属动力电池。一方面,动力电池性能仍未固化,还有较大提升潜力。2025年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有望超过350Wh/kg,2030年系统成本将降至0.5元/Wh以内。另一方面,固态、锂硫电池等新一代电池的竞争格局远未形成,各主体仍有新的发展机会。因此,要做好下一代电池布局,紧盯原始创新。储能的发展或让行业期盼已久的钠电池会出现爆发式增长,所以要加快钠电池的规模化试验示范,2023年初步形成产业化;加大对固态电池、锂硫电池、锂金属电池等的研发投入,增强产业链完整性,在2025年左右实现多种产品的装车试验应用,并在2030年左右实现规模化应用。
第二,当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突破30%之后,下半场进入完全靠市场驱动的发展轨道,而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渗透速度不一。截至目前,内地主要城市的公交车的增量基本实现百分之百新能源化,物流领域商用车的新能源化速度明显加快。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乘用车中不大可能再出现“新势力”,但在商用车领域可能会出现一批类似特斯拉、“蔚小理”的新力量,这些新力量的进入会对未来商用车市场产生底层性的影响。
第三个机遇在国际市场。2022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可以看到出口规模越来越大。到2030年,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将超过3500万辆,意味着中国电动汽车和电池的出口潜力巨大。因此,整车出口会成为当前重要发展机遇。
第四,能源设施就会变得愈加重要。过去,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主要矛盾是“把车造出来”,此后几年的主要矛盾将转变为“怎样让消费者把电动汽车用得更好”,意味着网络化的能源基础设施亟待建立。未来,慢充、大功率充电、换电、加氢站等多样化的补能手段将在不同场景得到应用,满足用户多样化补能需求。预计2025年800V高压平台车型及大功率快充桩将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充电10分钟可续航400公里,电动车补能困境将大幅改善。同时,大功率直流快充成本约为5年前的20%。
第五,新能源汽车的上游能源产业值得关注。将来,汽车跟着能源走,哪里有新能源哪里就有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电网、风能、光伏、氢能、储能等多要素协同体系将逐步形成。其中电动汽车通过有序充电、车网互动(V2G)、换电、在用和退役电池储能等方式逐步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受季节、气象和地域条件影响的不连续性和不稳定问题,预计2035年电动汽车日内V2G及有序充电灵活性调节能力将接近120亿千瓦时。
第六,车企和电池厂商当前都在追求低碳化,哪个企业能够实现低碳甚至零碳,哪个企业就更容易走出去。所以,为制造企业赋能的低碳技术,将是汽车行业未来几年的刚需。当前,国内零碳技术供给不足,因此该领域投资机会巨大,不仅整车厂需要零碳化,整个供应链也需要零碳化。整个汽车链条的零碳化改造,会释放大量市场机会,也会吸纳和培育大量汽车之外的跨界技术。
第七,当上千万辆新能源汽车上路后,汽车后市场也就是“服务化”,自然变得愈发重要。基于服务化,将形成新一代运营商、物流运营商、解决方案运营商、后市场服务运营商等服务主体。
第八,智能化技术与产品将重塑行业的竞争格局,并创造新的产业价值。从现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来看,各技术路线已经进入相对平稳状态。汽车产品和企业的竞争重点不再完全取决于动力系统,而更多取决于汽车产业竞争的下半场,也就是在电动化基础之上的智能化。哪个技术路线与智能化结合得深、结合得广、融合得早,哪个技术路线就会借助智能化有更好的发展。智能化会成为产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也将决定不同技术路线未来的命运。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涉及车、路、城、网等多个领域,将基于此形成新的产业生态,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带来的变化远远超出汽车本身。
未来种种变革,主要不是依靠已有企业,而是刚刚进入或者准备进入的科技企业,因为他们代表着跨界,代表着一种新的思维。在乘用车、商用车等整车领域,需要新势力;在整个电动化的供应链,也需要新的主导者。智能化更需要新的进入者,跨界科技企业可能是新能源汽车下半场变革的主导性力量。如果能够把行业政策梳理顺畅,让跨界力量顺利地进入,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至关重要。(文/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汽车之家研究院)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