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分析师赵晓光:未来最核心的两大机会在于B端的工业物联网和C端的元宇宙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六里投资报

今天(12月30日)下午,天风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赵晓光,在招商基金2023年度投资论坛上,就未来中国的产业投资机遇做出了观点分享。

赵晓光是业内公认的资深产业研究者。在2010年到2016年间,赵晓光连续7年摘得《新财富》电子行业分析师第一名。

在今天的分享中,围绕中国的产业升级,赵晓光主要从两大方面分享了未来的机遇。

To B方面,工业物联网正在重新定义各行各业,使各行业得以有竞争力的二次提升。

此外,工业物联网背后的核心产业,包括芯片、通讯、存储、传感、软件等,也将由工业物联网的发展进一步带动。

To C方面,元宇宙是核心的发展逻辑。通过元宇宙和Web3.0实现的搭建场景与技术底层架构,人们的数据可以被更好地获知,需求也得以被更好地满足。

投资报整理精选了赵晓光的交流内容如下:

1.大概在12年前,我们测算过,中国的一个工程师的平均成本是30万,美国是65万,我们一个工程师,能便宜35万。

无论海康、中兴、华为,他们的一部分利润就是我们工程师的红利。

我们不仅工程师更加便宜,也更加勤奋、更加努力,工作效率会更高。

但是毫无疑问,现在我们发现,我们工程师红利的时代也基本上结束了,劳动力红利时代也基本结束了,东南亚比我们更加便宜。

怎么让中国的制造业,有新一轮的从根本上的领先和崛起?

从大的格局看,就是通过工业物联网重新定义,以过去的工艺、经验为核心,转化为以数据为核心。

2.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工业物联网?主要是两个逻辑。

第一个逻辑,它一方面可以带动各行各业整个竞争力的二次提升。

另外一方面,工业物联网背后的一些核心的芯片技术、通讯技术、存储技术、传感技术、软件技术,可以通过这一产业推动起来。

让我们在完全自主可控的行业上实现我们的自主崛起。同时可以把信创行业带动起来。

3.汽车行业从电动化到智能化。

中国的崛起,我们认为也刚刚是这个故事的10%-20%的部分。

我们今年花了大量的精力在研究汽车的智能化。

我们发现在汽车智能化研究中,有个最大的收获就是,越是在全球科技巨头们创新发生的地方,中国企业反而是更加领先的。

沿着这条路径,我们相信,从汽车再到未来的机器人,它一样是一个非常清晰的发展逻辑。

但是我认为最核心的两大逻辑,

就是B端的工业物联网、C端的元宇宙。

工业物联网正在重新定义各行各业

站在现在的话,我们怎么去判断未来的产业机会?

我们知道科技产业,它不管是做什么,它主要是在两个领域。

第一就是在To B,

第二就是在To C。

我们就有必要把To B和To C这两个行业主要的逻辑框架讲清楚。

大家也可以看到,中国的科技产业,中国的制造业,下一步的机会在哪里。

首先,我们讲一下To B行业。

我们可以看到,To B行业,整体以信息科技的视角,它的发展逻辑,跟To C行业基本上是一致的。

我们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信息化的三个过程,就是从泛数据到大数据,到精准数据的过程。

从最早的以个人有限的经验为核心;到移动互联网产生的数据的财富,以大数据为核心;到未来以精准数据为核心。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在To B行业,未来会有一个全新的技术,正在为To B的各行各业进行一个精准的赋能,

通过信息技术的方法论重新定义各行各业,那就是物联网。

在To B的领域,我们叫它工业物联网。

我们知道中国的制造业在过去的发展中,享受了一轮又一轮的红利,最早是劳动力红利。

在过去十几年,移动互联网崛起中,中国有一个很大的红利,就是工程师的红利。

我记得大概在12年前,我们测算过,中国的一个工程师的平均成本是30万,美国是65万,所以我们一个工程师,能便宜35万。

无论海康、中兴、华为,他们的利润就是我们工程师的红利。

我们不仅工程师更加便宜,也更加勤奋、更加努力,工作效率会更高,特别用移动互联网的运营体系和方法之后,效率会更高。

但是毫无疑问,现在我们发现,我们的工程师红利的时代也基本上结束了,我们的工程师也不便宜了。

我们的劳动力红利时代也基本结束了,东南亚比我们更加便宜。

怎么让中国的制造业,有新一轮的从根本上的领先和崛起?

从大的格局看,就是通过工业物联网重新定义,以过去的工艺、经验为核心,转化为以数据为核心。

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工业物联网?主要是两个逻辑。

第一个逻辑,它一方面可以带动各行各业整个竞争力的二次提升。

第二个,工业物联网背后的一些核心的芯片技术、通讯技术、存储技术、传感技术、软件技术,可以通过这一产业推动起来。

让我们在完全自主可控的行业上,实现我们的自主崛起。同时可以把信创行业带动起来。

所以,这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在To B领域的主要机会。

我们可以讲,未来To B行业还有很多机会,

包括机器人,包括To C端的智能汽车,但是其实这些领域的机会仔细想下来,本质上它也是一个物联网的系统。

不管是汽车、元宇宙、机器人还是物联网,它本质上就是通过传感技术来获取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To C端,通过元宇宙与Web3.0

搭建场景,服务消费者

To C端,我们可以看到,以元宇宙为核心的视频技术,正在成为未来在C端解决消费者需求的根本性技术。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既然讨论C端,就是讨论消费者,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最核心两个字就是需求。

消费者的需求有两类,

一类,就是他在现实世界中的需求;

一类,是在虚拟世界中的精神需求。

我们可以看到,由元宇宙和Web3.0所搭建的基础的架构,

它不仅可以更好地在现实世界中,通过搭建场景获取数据,更好地满足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教育、健康、医疗的现实需求;

同时在虚拟端,由元宇宙构建的规则的重构和虚拟的体系,可以更好地足你的虚拟的精神上的需求。

通过元宇宙搭建的场景,Web3.0提供的技术的底层的架构——Web3.0最核心的就是我的数据是可保护的,是可拼的,可统一的,

我不用担心我的数据会被偷走,也不用担心我的数据没法拼在一起;

可以用这些数据,但无法获得这些数据,厂家就可以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而元宇宙所搭建的这种场景,又为这些数据被获得提供了可能性。

大家去理解未来的互联网。

过去互联网的关键词叫连接,未来的互联网的关键词是什么?

就叫场景。

通过搭建场景,只有搭建场景你才能够把你的数据展现出来,

平台才能获得你更加全面的、准确的、及时的数据,才能更好地满足你。

最核心的两大逻辑,

B端的工业物联网、C端的元宇宙

这就是我们看得到的,未来整个科技行业两个最大的逻辑。

在这两个背景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相关上游的核心的芯片、核心的材料、核心的设备,它一样会获得更大的蓬勃发展的生机。

至于刚才讲的智能汽车,它是在沿着我们在二三十年前埋下伏笔,再重新通过汽车行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革命和变革,来实现我们整个汽车行业的崛起。

汽车行业从电动化到智能化。

中国的崛起,我们认为也刚刚是这个故事的10%-20%的部分。

我们今年花了大量的精力在研究汽车的智能化。

我们发现在汽车智能化研究中,有个最大的收获就是,

越是在全球科技巨头们创新发生的地方,中国企业反而是更加领先的。

所以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一旦有创新了,有变化了,它就会有机会。

沿着这条路径,我们相信,从汽车再到未来的机器人,它一样是一个非常清晰的发展逻辑。

但是我认为最核心的两大逻辑,

就是B端的工业物联网、C端的元宇宙。

我们一定要有一个穿越式的周期视角,去看这些科技技术。

很多人说,物联网讲了十几年了,它一直没有起来,代表这个东西是没有机会的,其实不是。

我们回归到事情的本质,回归到商业的本质去理解的时候,你发现,这两个恰恰是未来很长周期内最核心的两大机会。

我们投资本质上,看的就是一个大的趋势。

在一个大的趋势上你看清楚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在这上面获取足够的收益。

而如果你没有看到大趋势,只是看到短期的一些企业盈利的变化、库存的波动,你是无法获取真正属于时代的收益的。

所以今天,我主要是把这两个行业的主要逻辑,也事关我们整个人类科技进步两个主要的逻辑,跟大家进行分析。

我也相信,未来最核心的两个机会,

应该是在这两个领域,以及这两个领域延伸的上游的核心零部件、芯片、材料、设备,以及用这些核心技术再推导出来的像智能汽车、机器人的机会。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