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全面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大力实施制造强省”决策部署,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鲜明“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导向,加快构建“3+1”现代工业体系,推动德阳经济总量早日“重返前三”。
目标定位
打造世界级万亿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打造全国一流材料化工产业示范区,建设具有绿色循环示范效应的3000亿级材料化工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美酒名城、中国雪茄文化名城,培育世界知名的1000亿级白酒、烟草产业集群。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先行区,建成西部领先的2000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主要目标
深入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存量倍增和增量突破为主线的工业强市战略。
——力争到2025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工业化率超过50%,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550户。
——到2027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700户,培育标志性产业集群,建设优势突出、多产业并进的西部工业重要城市和全国有影响力的制造业城市,打造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工作措施
(一)千方百计抓增量,再造工业强市“新引擎”
一是聚焦“要什么”,明确重点招大商。跟踪研究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趋势、产业“风口”,紧扣新能源电池、新型显示、高端装备、食品饮料、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追高逐新、招大引强,落地一批龙头型、总部型、旗舰型产业项目。力争到2025年,招引百亿项目15个以上,到2027年,招引百亿项目25个以上。
二是聚焦“缺什么”,链式招商建集群。立足“3+1”主导产业,全面梳理产业细分领域,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生态。
三是聚焦“有什么”,谋划项目借力招。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和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等需求,为企业、科研机构、供应商、运营商等提供入口和机会,以需求换投资,以市场换产业。
四是聚焦“干什么”,全员行动大招商。坚持高位带动,专班协同,多方联动,汇聚大抓招商的整体氛围,形成聚拢发展的“雪球效应”。
五是聚焦“会什么”,建强队伍招好商。加强各级招商专职人员力量配备,打造一支懂产业、懂政策、懂企业、懂谈判的过硬招商队伍。
(二)全力以赴优存量,夯实工业强市“顶梁柱”
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聚力打造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持续深化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加快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全力打造中国装备科技城。力争到2025年,创建国省级创新平台20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分别达26个、17个;到2027年,创建国省级创新平台25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分别达27个、18个。
二是完善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机械装备、材料化工、食品饮料、数字经济“3+1”主导产业。机械装备产业重点推动清洁能源装备“源网荷储”全产业链发展,材料化工产业加快培育基础化工、锂电材料、关键战略材料3大千亿产业集群,食品饮料产业重点发展白酒、烟草2个优势产业,数字经济产业重点构建“一核两带”发展格局。
三是推动扩产倍增。聚焦50户重点企业,筛选一批高成长型企业,实施“蓝鲸倍增”行动,打造一批“珠峰攀登”“贡嘎培优”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到2025年,全市500亿企业达1户、百亿企业15户、上市企业15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户,到2027年,全市百亿企业达18户。
四是推进数字赋能。聚焦“工赋德阳”战略,推动基础设施信息化升级、企业行业信息化改造、经济社会信息化转型。力争到2025年,建成1个“灯塔工厂”、20个“小灯塔”企业、100个数字化工厂(车间),数字赋能规上工业企业500家以上,到2027年,建成2个“灯塔工厂”、25个“小灯塔”企业、200个数字化工厂(车间),数字赋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0家以上。
五是加快绿色转型。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加速淘汰低效设备和落后产能,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夯实工业领域“双碳”目标基础。力争到2025年,重点行业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创建节能降碳标杆企业8家,培育国省级绿色工厂20家、绿色园区3个,到2027年,重点行业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5%,创建节能降碳标杆企业12家,培育国省级绿色工厂40家、绿色园区4个。
六是推动聚链成群。做大能源装备、锂电材料、白酒等11条重点产业链,打造一批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培育一批细分市场占比大的专精型配套企业,持续提升本地产业协作配套率和价值率。力争到2025年,培育世界级集群1个、“链主”企业20个、“配套专家”200个,到2027年,培育“链主”企业22个、“配套专家”240个。
七是壮大人才队伍。实施企业家素养提升工程,实施硕博人才倍增计划和技能大师培育行动,充分发挥德阳职业技术教育优势,重视本土人才利用,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
八是延伸制造服务。推动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从单一产品制造者向整体方案解决者转变、从订单式生产向工程总承包转变。
九是拓展市场应用。实施工业创新产品政府首购、销售奖励、保险补偿和首次进入市场奖励等政策,大力推进工业创新产品示范应用,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应用场景。
(三)用心用力强服务,打造工业强市“好环境”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工业强市战略实施情况,研究解决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大问题。坚持“专班制、项目化、清单式”管理,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二是开展项目拉练。坚持每季度开展重大项目拉练活动,采取“红黑榜”“末位约谈”等方式,督促有关部门和项目承载地加快推动项目。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全面统筹和优化配置全市要素指标,为重大项目落地做好服务。
四是优化企业服务。发挥好企业服务中心作用,发扬“店小二”精神,实行“首接负责制”,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对企业开展全生命周期服务。
五是提升园区品质。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对园区行政许可、放权授权,支持园区干部人事管理深化改革。到2025年,全市建成4个千亿级园区,到2027年,全市建成5个千亿级园区。
六是健全激励机制。对引进落地50亿元及以上重大项目,对承载地按规定给予支持。对实现倍增的重点企业,设立“企业倍增奖”。对在增量突破、存量倍增上有突出贡献的干部予以记功奖励和优先使用。(记者 张嵘)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