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团队研发了一款陆基高光谱遥感监测仪及原位高频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藻类水华连续、精准、实时监测。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杂志。 水华是发生在淡水中,由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细菌或浮游生物突然性过度增殖的一种自然现
2022年7月22日下午,协会在北京召开了首次新闻发布会。发布“2021年工程机械行业年报”等行业统计数据;总结分析行业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及下半年发展趋势,并就行业关心的热点问题接受行业媒体代表的提问。 协会会长苏子孟、名誉会长兼特别顾问祁俊、秘书长吴培国、副秘书长吕莹、尹晓荔、王金星、严建国等出席
近年来,我国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企业、进园区、进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工业互联网是提高产业生产效率,壮大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抓手。早在2017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2021年工信部发布的《“十
样品分析是实验室经常要面对的工作,而对于复杂样品而言,分离样品又至关重要,例如将合成混合物或生物学粗提物分离为单一组分。为了更好地实现分离分析这一目的,研究人员常常要借助一些手段,色谱分析技术无疑是实用且强大的方法之一。色谱仪因此成为了实验室重要的一类分析仪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色谱仪家族非常庞
随着电气化、智能化加速,国内电动汽车行业正迎来蓬勃发展期,据有关机构预测,2022年国内电动汽车销量有望突破650万辆。 行业需求的递增,势必给电动汽车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带来新机遇,充电桩就是迎头赶上遇到好时机。据最新公开数据,2022年上半年,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30.1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
最近,#南方多地体感或超60℃桑拿模式不断#等话题引热议。不止于此,持续的高温酷热还导致了电力需求的快速攀升。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7月13日,全国调度发电量达278.54亿千瓦时,最高调度负荷达12.22亿千瓦,均为记录最高值。地方上,江苏电网调度用电负荷已经连续24天超过1亿千瓦。 用电需求“
随着智慧城市及智慧交通建设的持续深入,公共交通智慧化步伐不断加快,传统单一功能的公交站台已无法满足大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智慧公交站台通过交通大数据系统的支撑,实现了车辆运行数据的实时动态更新,便于乘客在候车过程中及时了解公交动态信息,合理安排出行线路,减少候车焦虑情绪、提高出行效率。 为了更好地满足
第二次工业革命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伤痕。因此,如何修复好、治理好、利用好生态环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问题。 大量燃烧不可再生能源是造成温室气体增多,破坏大气环境的“元凶”。要想形成可持续发展体系,还需从源头入手,即新能源逐渐替代传统能源。充分利用新能源可以加快大气污染的治理速度,从而推动能
7月19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河北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购置项目(进口)招标公告,预算金额800万元,采购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激光显微切割系统、多功能植物光合表型测量系统、正置电动荧光显微镜、热成像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 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与高端制造业发展所
世界大国的崛起,无一不起步于造船、经略于海洋。作为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象征,船舶工业具有高度的产业扩展性,有着“综合工业之冠”的美誉。 船舶修造业是我国舟山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产业关联性强、资本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劳动力密集、制造周期长等特点。据统计,今年以来舟山海关已监管船舶出口28艘,同比增长27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制造业增长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6.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不仅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更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往年的夏粮丰收时节,往往会遇上连续下雨的天气,面对地里的粮食,“看天吃饭”的农民总是喜忧参半。如粮食收割撞上汛期,这可能意味着粮食大面积损失甚至颗粒无收。如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农民“看天吃饭”的状况渐渐地成为过去式。各种粮食烘干机的应用,让农民对粮食丰收胸有成竹。 粮食烘干机,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
随着电气化的不断推进,汽车行业也迎来了诸多变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使得汽车芯片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众多汽车厂商纷纷开始自研芯片或者寻求与芯片厂商之间的长期合作。 车企自研,提高供应能力。吉利的芯片自研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2021年12月10日,吉利股旗下汽车芯片设计企业芯擎科技正式发布了由其自研设计的
近日,浙江高温冲上热搜,为了缓解持续高温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浙江省多地开展大规模人工增雨,不仅给燥热的夏日带来了些许清凉,也对缓解气象干旱、降低森林火险等级起到了积极作用。那么,人工增雨作业是如何开展的?背后有何玄机呢? 受连续晴热高温天气影响,浙江全省出现区域性较严重干旱,浙北大部地区已出现中度到
如今,大部分国家都在努力解决全球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问题,而从能源发展到材料创新,不同的发展方向也都将目标指向了“碳中和”“碳达峰”。不过当我们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些新能源新技术的时候,回头看看或许还有许多其他只能我们关心的关键技术对碳治理起到了重要的帮助。 前面也提到了,碳治理的背景是二氧化碳浓度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六部门联合印发《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一系列重点任务和行动,推进提升数字基础设施能效水平,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对各领域节能提效的赋能作用,助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一、多管齐下推动数字基础设施节能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据水利部消息,今年上半年,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和完成投资均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1—6月,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449亿元,与去
为扎实有效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总结交流工作经验,部署后续重点工作任务,2022年7月11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组织召开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调度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国家节能中心、中国进出口银行、交通银行、有关行业协会和咨询机构、有关重点企业同志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推动高校与企业强化创新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高校与企业在技术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一方面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前沿科研理论技术、科研人才、专业设备与环境,另一方面,企业可以
近日,随着2022年上半年宣告结束,数字经济“抢滩战”正式进入下半场,为了抢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各地方新动作不断,数字经济相关政策措施陆续出台。 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 7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开发布《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上海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