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合麦提,这几天刮风,你得抓紧时间把地膜上的土清扫一下,保持膜面清洁,增加地膜透光度,这样棉花苗才能出的更快。”4月26日,吃过早饭的老黎溜达到轮台县塔尔拉克乡塔尔拉克村艾合麦提·喀斯木的棉花地头,和艾合麦提聊着天。
今年55岁的“老黎”名叫黎富强,这个外表看上去黢黑敦厚、但眼神里透着精明的汉子,17年前来到塔尔拉克村,作为一名曾经的外乡人的他现如今早已成为村里的“万事通”,村里的大事小情没有他不知道的。
2005年,“老黎”刚到塔尔拉克村种植棉花时,经常听到一些不看好种植棉花的言论。“前面几个来种棉花的一年之后都走了,棉花都没有收成,挣不到钱,这个人估计也种不长久!”但“老黎”却不以为然,只要他看好的事从不会退缩,他毅然决然的种起了棉花。年底的时候他的棉花丰收了,赚了三四万,这让村民们羡慕不已。
特别是他的邻居艾合麦提,只要说到“老黎”,从来都是竖起大拇指。“黎大哥真是我的亲哥哥,没有他,我过不上今天的好日子。”艾合麦提感慨地说。艾合麦提家里有20亩地,不懂棉花种植技术的他,在自己种植棉花的七年里不是不挣钱就是赔钱,最多的时候累计赔了七万多。
“和黎大哥做邻居以后,我的棉花开始赚钱了。刚开始的那年,大哥基本上每天都会来我家的棉花地,手把手地教我铺膜、播种、出苗、打药、打顶、施肥,给我讲他自己多年种植棉花的经验。”艾合麦提回忆到。当年艾合麦提家的棉花产量就从一亩地两百公斤增加到到三百多公斤,第一次挣了3万多元的艾合麦提激动地一晚上没睡着。
塔尔拉克村维吾尔族人口比例达到97.3%,村民们普遍都不懂种植技术。看到艾合麦提跟着“老黎”赚了钱,大家都有了想法,都要跟着“老黎”干。就这样,到了第三年只要村里种植棉花的都来跟着“老黎”学习棉花种植技术。而“老黎”也是从不推脱厌烦,总是手教面带,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
说到“老黎”,村民亚库普·卡玛总是难掩心中的感激之情。2007年夏季,当时正值汛期,村里发洪水。“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我家刚买的挖掘机瞬间被洪水冲到河坝里,看到水流这么急,大家谁都不敢去。”亚库普说。情急之下,有村民找到“老黎”,他二话没说,很快开着自己的挖掘机前往河坝,费了好大劲将挖掘机带离了河坝。
2009年,村民麦麦提·亚森的儿子结婚,需要5千元筹备婚礼,经济拮据的他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老黎”知道后直接拿出5000元说:“孩子结婚要紧,先拿着用,钱可以慢慢还。”
这之后,村民们都亲切的称呼黎富强为“老黎”。在塔尔拉克村一组生活的17个年头里,“老黎”和村民们亲如一家,相互帮助、相互扶持,谁家有困难他都会尽力去帮助。
“老黎”所在的村一组距离辖区第八小学有2公里的距离,孩子们上学的路是乡里的主干道,车来车往,对于七岁至十二岁的孩子们来说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多年来。“老黎”总是在上学的时间用自己的车接送辖区离学校较远的孩子去学校上下学,在他的感召下,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这个“爱心车队”队伍当中。
对于这些,“老黎”总是很淡然。“虽然我们不是同一个民族,说着不一样的语言,但我们都是邻里乡亲,是兄弟姐妹,是一家人,帮人帮难,这些都是谁看见了都会做的小事”。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