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琅琊镇斋堂岛上,昔日杂物堆积的滩涂已变身为绿意盎然的生态廊道,随意排放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实现循环利用,渔家院落与现代化环保设施相映成趣......这座曾经面临生态困扰的小岛,正以“无废海岛”建设为抓手,奏响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和谐乐章。
生态保护修复
海岛环境实现显著提升
“现在岛上的环境变化太大了。”在斋堂岛生活了70多年的石悦桥感慨道,他指着家门口新修的花圃说:“以前这里堆满渔网和垃圾,现在种上了绣球花,每天看着心情都好。”这一变化源于琅琊镇实施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总投资2498万元,已完成630米西护岸建设、3000平方米沿线植被绿化及3.2公里海岸线清理。
琅琊镇坚持“让自然走进生活”理念,建立“日跟踪、周调度、月总结”机制,岛上16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划片包干开展“蹲点式”治理,如今岛上已形成“水清、滩净、岸绿、湾美、岛丽”的生态格局。
在海洋产业升级上,琅琊镇推动渔业养殖科学转型。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入户协商、解读政策20余次,动员养殖户拆除30亩养殖池,为建设高规格海洋牧场腾出空间。岛上还建成国内首个与欧洲海洋能源中心实质性共建的海洋能海上综合试验场,接入国内首台单桩重力式海洋能搭载测试平台,可实时收集数据、实现电缆双向供电,为海洋新能源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改善民生设施
污水垃圾实现环保处理
在民生改善方面,斋堂岛建成污水处理模块,通过缺氧、好氧、沉淀、过滤等工艺将污水净化至二级排放标准。同时,联合公控环保集团每周开展巡查质检,服务覆盖岛上369幢房屋,农户污水处理覆盖率达90%,实现线改入户与雨污分离,村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垃圾处理方面,配置日处理能力2吨的焚烧炉,运用“低氮燃烧”“双级过滤”技术,真正实现垃圾“日产日清”。
“以前岛上垃圾多,海风一吹,塑料袋到处飞。现在不一样了,垃圾有专人收,还能变废为宝!”石悦桥说。琅琊镇创新推行“三明治堆肥法”,在岛上设置3个厨余垃圾堆肥筐,联动10家民宿、餐饮场所开展集中堆肥。该方法用海岛原生茶叶替代外层咖啡渣,保持60%湿润度培育生态渥肥,催成后用于农地施肥,形成“厨余堆肥—肥料养土—优质作物”的田园种植闭环。目前,已有7户农户使用这些肥料在岛上成功种植玉米、卷心菜等农作物。
强化环保意识
绿色低碳新风吹遍海岛
建设“无废海岛”离不开全民参与。为此,琅琊镇精心策划“环保一夏”活动,游客凭带回的垃圾可兑换特色纪念品,以趣味互动引导绿色出行;陆岛交通码头的环保宣传栏与海报醒目直观,往返客船循环播放环保注意事项,让环保理念浸润每一位登岛者的心田。
针对岛上居民,琅琊镇推行德育积分管理,主动清理公共区域垃圾可获得积分,通过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破坏环境则予以扣分通报。民宿、餐饮业主每年缴纳2000元环保保证金,全年践行环保规范的可全额退还。“现在大家都自觉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积极参与厨余堆肥,环保成了岛上新风尚。”斋堂岛商户王洪学说。
通过“无废海岛”建设,斋堂岛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如今,渔家花园式村落与现代化环保设施相映成趣,勾勒出人岛和谐共生的图景。下一步,琅琊镇将完善长效机制,让“无废海岛”建设成果更广泛惠及岛民与游客,使这座小岛成为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靓丽名片。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