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渝中区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就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
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指出,要迭代构建“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现代化服务业发展新高地。为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渝府发〔2024〕18号),全面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区发展改革委充分结合渝中实际、有效衔接“4311”各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形成了《实施方案》。
二、发展目标
《实施方案》充分考虑我区生产性服务业基础现状、发展趋势,衔接全市发展目标,提出到2027年,全区赋能和融入全市“33618”制造业发展水平和融合层次显著提高,形成一批具有渝中特色的“两业融合”新机制、新模式和新业态,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核心能力实现新跃升、西部区域性高端专业服务中心辐射能力显著增强、科创中心特色功能区科研服务能力取得突破性成果、现代物流总部基地实现新跨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72%,力争建成2个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打造生产性服务业专业特色楼宇15栋以上,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20家以上。
三、主要领域
结合“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明确现代金融、专业服务(人力资源、会计审计、法律和知识产权)、科创服务(科技研发服务、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工程技术服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未来新兴产业(算力经济、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云宇宙、生命科学、绿色产业)五大重点板块17个细分领域,并充分衔接和融入全市重点发展方向,新增电商服务(纳入科创服务板块)、商务会展(纳入专业服务板块)、生产性租赁(纳入专业服务板块)3个细分领域。
四、重点任务
一是大力实施企业矩阵培育行动,聚焦龙头企业引领、创新企业成长、升规纳统、招商引资建立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主体梯次培育体系。二是大力实施三业融合创新行动,聚焦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及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纵向协同。重点提出与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时尚消费品制造、生命医药、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切入点及方向。三是大力实施专业特色楼宇(集聚区)打造行动,统筹衔接楼宇经济“标杆引领”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对接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星级”楼宇创建标准和扶持政策,打造一批具有渝中辨识度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特色楼宇。四是大力实施平台桥梁搭建行动,结合前期梳理摸排的全市重点龙头企业以及区内总部(重点)企业、规上企业的业务现状及意愿对接信息,重点提出要搭建金融服务、数字化管理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智力服务、商贸服务、工程咨询服务、现代物流服务7个方面合作平台,帮助企业拓展业务、扩大辐射范围。五是大力实施人才体系培育行动,通过“揭榜挂帅”“揭榜招贤”、高校战略合作等方式培育引进一批高层次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青年人才。六是大力实施企业“抱团出海”行动,积极对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等高标准国际规则,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抱团出海”“走出去”。七是大力实施重大项目谋划行动,以总部经济为主导、楼宇经济为载体,积极谋划、摸排、梳理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特色产业楼宇(集聚区)、两业创新融合发展项目以及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申报纳入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库。
五、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依托渝中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二是强化政策激励。各相关部门调整、优化、出台新的产业扶持政策,推动“3+X+N”政策体系构建。三是健全统计体系。区统计局率先谋划,积极对接市统计局,争取将我区先行先试经验吸纳到全市统计体系的建设工作中。四是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建立多元化的行业数据合作交流机制。五是加强宣传推广。树立先进典型,营造全区上下、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六、政策咨询渠道
《渝中区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由重庆市渝中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政策解读。联系人:向道燕,联系电话:023-63765536。
核心政策问答
1.出台《实施方案》的意义是什么?
答: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引领产业链价值链迈向高端的关键环节、根本途径,是助推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重要抓手,《实施方案》的出台能够加快推动渝中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品质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水平,巩固提升渝中生产性服务业全市核心地位,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保持全市领先,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实施方案》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区赋能和融入全市“33618”制造业发展水平和融合层次显著提高,形成一批具有渝中特色的“两业融合”新机制、新模式和新业态,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核心能力实现新跃升、西部区域性高端专业服务中心辐射能力显著增强、科创中心特色功能区科研服务能力取得突破性成果、现代物流总部基地实现新跨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72%,力争建成2个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打造生产性服务业专业特色楼宇15栋以上,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20家以上。
3.渝中区在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中有哪些具体举措?
为推动《实施方案》目标实现,渝中区坚持取长补短、深度融合,市场主导、创新驱动,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明确了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科创服务、现代物流、未来新兴产业等5大板块20个细分赛道,谋划提出了大力实施企业矩阵培育、三业融合创新、专业特色楼宇(集聚区)打造、平台桥梁搭建、人才体系培育、企业“抱团出海”、重大项目谋划7大行动,通过聚焦市场主体、细分领域、跨界联合、产业集聚等,有力推动目标实现。
4.《实施方案》的出台能为市场主体搭建哪些平台?
《实施方案》提出大力实施平台桥梁搭建行动,重点搭建政企对接平台,主要包括金融服务合作平台、数字化管理服务合作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合作平台、智力服务合作平台、商贸服务合作平台、工程咨询服务合作平台、现代物流服务合作平台,推动全市制造业企业与区内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常态化开展交流对接活动,主动帮助企业拓展业务、扩大辐射范围。
5.如何做好《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
《实施方案》提出了4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依托渝中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机制,定期研究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工作。二是强化政策激励。调整、优化、出台新的产业扶持政策,推动“3+X+N”政策体系构建。三是健全统计体系。积极对接、率先谋划,加快明确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统计体系。四是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建立多元化的行业数据合作交流机制。五是加强宣传推广。树立先进典型,营造全区上下、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渝中出台三年行动计划
助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渝中区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推动渝中区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
《实施方案》明确了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科创服务、现代物流、未来新兴产业等5大板块20个细分赛道,聚焦细分领域精准发力,全面赋能和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全力推动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核心能力实现新跃升、西部区域性高端专业服务中心辐射能力显著增强、科创中心特色功能区科研服务能力取得突破性成果、现代物流总部基地实现新跨越。
《实施方案》提出大力实施七大行动。一是大力实施企业矩阵培育行动,聚焦龙头企业引领、创新企业成长、升规纳统、招商引资建立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主体梯次培育体系。二是大力实施三业融合创新行动,聚焦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纵向协同。重点提出与全市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时尚消费品制造、生命医药、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切入点及方向。三是大力实施专业特色楼宇(集聚区)打造行动,统筹衔接楼宇经济“标杆引领”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对接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星级”楼宇创建标准和扶持政策,打造一批具有渝中辨识度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特色楼宇。四是大力实施平台桥梁搭建行动,结合前期梳理摸排的全市重点龙头企业以及区内总部(重点)企业、规上企业的业务现状及意愿对接信息,重点提出要搭建金融服务、数字化管理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智力服务、商贸服务、工程咨询服务、现代物流服务7个方面合作平台,帮助企业拓展业务、扩大辐射范围。五是大力实施人才体系培育行动,通过“揭榜挂帅”“揭榜招贤”、高校战略合作等方式引进一批高层次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青年人才。六是大力实施企业“抱团出海”行动,积极对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等高标准国际规则,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抱团出海”“走出去”。七是大力实施重大项目谋划行动,以总部经济为主导、楼宇经济为载体,积极谋划、摸排、梳理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特色产业楼宇(集聚区)、两业创新融合发展项目以及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申报纳入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库。
据介绍,该《实施方案》将通过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渝中发布、重庆渝中、渝中报等平台公开,市民群众、企业朋友可通过上述渠道查阅了解相关政策详情。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