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智造工业快报>政策快报>政策详情

借力借势借流共建共享共兴——解读《推进同城融圈战略的实施意见》

查看原文
解读 其他
发文单位:德阳市人民政府 发布地区:四川省 发布日期:2022-12-23
收藏此文章
政策详情

核心提示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都市圈发展战略,推进区域一体化、成德同城化发展,主动借力借势借流成都,在共建共享共兴中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目标定位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靠城市群和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与成都基本实现资源要素同用、城市营运同体、竞争优势同构、公共服务同享,突显“成德同城如居一城”的同城效应,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发展,在服务国省战略中提升自身发展能级,全力推动城市南向发展、多向联动,东向对接遂宁、西向连接阿坝、北向贯通绵阳,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形成“一城、两圈、多向”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同城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主要目标

——对标补短板。坚持问题导向,全面结对共建,充分借鉴成都以及国内外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在民生服务、城市品质、营商环境等方面夯实基础、追赶提升。

——借势共发展。坚持目标导向,深化“总部+基地”“研发+制造”协作模式,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共享发展环境、资源和平台,增强经济集聚能力。

——协同创机制。坚持合作共赢,协同推进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形成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工作措施

(一)对标成都补短板,建设宜居生活城市

一是建设“教育强市”。组建成德教育联盟,加强德阳优质学校与成都知名学校结对共建。持续推进学业监测同步同标。开展优质职业院校跨区域合作,联合打造一批实训基地。

二是建设“健康德阳”。深化与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知名医院合作,推动医联体建设和跨区域办医,强化专科联盟、专家工作室建设。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引进优质医养、托育机构,建设一批重点专科医疗服务机构。推进医疗服务同标,持续扩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范围和项目。

三是建设“人才强市”。实施“十大人才计划”,打造全省创新人才集聚高地。推动“天府英才卡”与“德阳绿卡”互认,实现人才服务开放共享。加快建设成德眉资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示范区,在成都建设人才飞地产业园。

四是建设“文化强市”。加快实施德阳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星剧场)、市博物馆、市图书馆等建设项目,探索与成都场馆联盟式运行。携手创作文艺精品,促进优秀剧目互访巡演。合作培育文化志愿者和文体社会组织。

五是建设美丽宜居德阳。对标成都公园城市,打造“一窗十五园”的城市公园骨干体系。开展城市有机更新,创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打造成都宜居后花园。

六是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对标成都营商环境5.0版,建立成德“市场准入异地同标”机制。建设同城化政务服务专区,实现“同城无差别”受理事项跨区通办率达100%、全程网办率达95%以上。

(二)紧跟成都接带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一是打造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开展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建设三年行动,共建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创新中心。支持广汉、德阳经开区引进电池、电控、电机等核心配套零部件企业,打造汽车配套协作产业园。支持什邡与成都金牛区打造装备制造飞地园区。

二是培育成德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编制《成都都市圈白酒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以“绵竹”“邛崃”为两大白酒酿造核心区域实施产能倍增提质工程,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三是建设“数字德阳”。推动基础设施信息化升级,加快建设“四川数据要素产业园”,推动云上天府云计算中心与成都超算中心等深化合作。建设成都数字经济飞地产业园区(天府数谷),联合打造数字关键技术攻关实验室。

四是建设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深化“成德两港一体化”模式,打造中欧班列(成都)德阳基地和“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德阳基地,建设第四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推进中国(德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培育跨境电商企业超过200家。

(三)服务成都扬优势,强化同城协作支撑

一是打造成都消费分中心。构建成德消费联动体系,建设具有德阳特色的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做强“大遗址”“大熊猫”“大九寨”等知名旅游品牌,联合打造环龙门山、龙泉山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快三星堆—金沙遗址联合申遗,推进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建设。

二是打造成都会展分中心。推动成都知名展会向德阳延伸,做强做优“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等会展品牌,搭建联合招商推介平台,以会展集聚带动产业集聚。

三是共促现代金融服务。积极融入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争取在德阳设立各类分中心。推动在蓉金融机构到德阳设立分支机构,持续推动“银政通”平台公共服务数据共享。复制推广“蓉易贷”普惠信贷工程,共享天府金融风险监测大脑。

(四)联动成都强合作,提升创新开放能力

一是建设“科技强市”。推动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纳入科技部《西部科学城建设方案》,联动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装备科技城。设立天府(德阳)实验室,加快建设德阳大学科技园,创建国省重点实验室10家,组建德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建设成德协同创新中心。

二是建设“交通强市”。织密成德交通网络,新建“3高4快1轨”,打造半小时通勤圈。探索推行动车“月票制”和公交“一卡通”,加密跨区域公交线路。

三是建设“天府粮仓”。创建30个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5个县级以上“鱼米之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打造50万吨级商贸交易冷链物流集群。建设绵竹蔬菜保供基地,做优彭什川芎产业园、中金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示范园等交界地带精品示范项目。

四是建设生态德阳。持续开展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保持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共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修复龙门山生态。

(五)创新方式促共兴,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一是探索都市圈合作新模式。以区(市、县)结对共建为重点,建立跨区域财税利益分享机制。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成德国有企业深度合作。

二是拓展多向合作新通道。加强与阿坝州战略合作,共建示范项目。加强与绵阳电子信息及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共建“成德绵眉泸雅大数据产业聚集区”。联合遂宁构建成德眉遂雅锂电材料全产业链,共促优势产业加速发展。

三是打造成渝合作新支点。与成渝共同培育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联合申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德阳经开·重庆空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与重庆大学合作共建德阳(凯州新城)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建立职业教育订单式培养合作机制,打造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和实训基地。(记者 曾可嘉)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