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力煤价格延续弱势,区域分化加剧
截至2025年5月20日,国内动力煤市场延续“北跌南稳”格局。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报价625元/吨,较5月上旬下跌1.5%,主要受港口库存高企(北港库存突破2500万吨)及下游电厂采购放缓影响;而鄂尔多斯地区5000大卡动力煤坑口价跌至495元/吨,较月初下降3%,因当地煤矿复产导致供应增加。南方市场方面,广州港5500大卡进口煤到岸价维持在780元/吨,因海运成本支撑及进口配额限制,价格相对坚挺。
二、需求端疲软与供给端宽松双重压力
需求端,沿海八省电厂日耗量降至160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8%,因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5%,挤压火电需求。供给端,国内原煤产量持续高位,1-4月累计产量达15亿吨,同比增长5%,其中山西、内蒙古等主产区产能利用率超90%。进口方面,1-4月动力煤进口量累计1.2亿吨,同比增长10%,因印尼、俄罗斯等国煤炭价格优势明显(澳洲5500大卡到岸价较北方港低16元/吨)。
三、成本与政策博弈下的价格支撑
原料端,煤矿开采成本因安全投入增加(如智能化设备应用)上升5%-8%,但动力煤价格下跌导致部分中小煤矿亏损扩大,倒逼行业集中度提升。政策层面,国家发改委要求“疆煤外运”通道运力提升至3亿吨/年,同时推进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限制市场煤价格波动。此外,环保政策趋严(如北方地区“煤改气”推进)进一步削弱动力煤需求。
四、未来趋势与风险预警
短期来看,动力煤价格或维持弱势震荡,但需警惕夏季用电高峰前的补库需求释放。中长期而言,随着“双碳”目标推进,火电占比将逐步下降,动力煤需求增速或放缓至2%以下。企业需关注三大风险:一是进口煤冲击(全球海运煤价差扩大形成“价格虹吸效应”);二是新能源替代(光伏、风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三是政策调控(如煤炭储备能力建设要求)。